心理学上把“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称为“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受传者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
某啤酒厂的一个推销员,他们公司生产的啤酒口味纯正价格适中,成为周边许多城市主要的啤酒消费品牌。但是他在工作中发现一个问题——在附近一个小城市,他们生产的啤酒销量很低,很多年都没有改观。于是他到那个城市的各个超市去作调查。原来,这个城市近郊有一家小型的啤酒厂家,这个厂生产的啤酒口味一般,价格上也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但是他们给超市、饭店的折扣特别大,所以慢慢地垄断了本地市场,外地啤酒便很难打进来。
啤酒推销员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联系当地相关部门,由厂家出活动费用,在市中心广场搞了一个“××啤酒之夜”。活动前几天,先在广场边立下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以淡蓝的雪花为底色,上面只有几个大字:八月酷暑,××来了。过往的车辆行人都议论纷纷:××究竟是什么?几天之后,“××啤酒之夜”开幕,人们才恍然大悟。品尝到免费的××啤酒之后,这里的人们对它的好感度大增。啤酒推销员趁热打铁到各超市铺货,超市老板们也大都知道了这个牌子的火热,就答应试销。××啤酒在这里抢滩登陆成功。
成熟的业务员或者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很丰富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接近陌生人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理性,而是情感。人们在购买一样东西时,很多时候是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满足好奇心是人们普遍存在着的一种行为动机,抓住这一点,就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近对方。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好奇心有非常大的关系,法国和意大利合拍的电影《智人》就讲述了“好奇心是人类认识大自然和自身的原动力”这一道理。好奇心使人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累积知识和文化。同样的道理,你要增加自身对别人的吸引力和受喜爱的程度,就不能总是扮演一味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的角色。
李开复刚加入微软公司时,在工作中与同事进行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但是一直无法进入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视野。
有一天,公司要进行改组,比尔·盖茨召集十多个人开会,要求每个人轮流发言。李开复当时想,既然一定要讲,那不如讲个透彻。于是他说:“在我们这个公司里,员工的智商比谁都高,但是我们的效率比谁都差,因为我们整天改组,而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和想法。在别的公司,员工的智商是相加的关系。但当我们整天陷在改组‘斗争’里的时候,我们员工的智商其实是相减的关系……”
结果,比尔·盖茨不但接受了李开复的建议,改变了公司这次的改组方案,而且在与公司副总裁开会时引用了他的话。
实际工作中,很多下属对于上司的话言听计从,只会被动适应上级。这种俯首帖耳的“老绵羊式”的作风,反而不易得到上司的赞赏。为了让上司赏识自己,身为下属者应该掌握吸引上司注意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这是发挥自主性、能动性,摆脱依附性、服从性,从而表现自我并获得上司赏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所需要注意的,是一种表达的技巧,也就是说,在你的话题刚一展开的时候,你就要把人吸引住,令其全神贯注地倾听你的分析、认真考虑你的意见。禁果效应利用得好,可以促使人们对好的东西更感兴趣。要利用好这一效应,一方面,不要把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成禁果;另一方面,可以把别人不喜欢但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