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劫材(1 / 1)

我们先看完颜宗翰这一路。

这一路显然并不好走,金人的战略判断是有失误的。

我们打开前文已经分析过的这张图—“山西糖葫芦”。(见图2-8)

说起来,幽云十六州显得很大,其实就“山西糖葫芦”而言,金国人手中无非是手握“山西糖葫芦”中的大同盆地。而大同盆地隔着雁门关,南边的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统统不在金国人手中。在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之间,则隔着一座石岭关。当时的石岭关,对于北宋来讲,也是一个掐着命门的地方。

我们再往南看太原。

太原这座城市,从纯军事角度考虑,地理位置好得有点离谱。太原盆地居于“山西糖葫芦”的正中央,向北威慑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向南控制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而太原这座城市,西、北、东三面靠山,南方靠水,易守难攻。

宏观来看,太原西面南面,是大宋的地盘。况且往西是吕梁山区,这里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外敌入侵;往北,我们刚才说了,有一座天险石岭关;而从太原往东一路走到太行山,东出太行到华北平原就必经“井陉”。过了井陉,就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

图2-8 “山西糖葫芦”中的关口

所谓的“陉”,是自然景观,指的是山脉中断的地方。太行山脉非常巍峨也非常险要,我们前文说了,它就像巨大的屏风一样分开了河东与河北。太行山虽然险要,但天然形成的山脉中断很多,这些地方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八百里太行,非常有名的“陉”有八个—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见图2-9)这八个“陉”加在一起,合称“太行八陉”。而只有“陉”还不算完,在天然形成的陉的基础上,后人因为军事需要又修建了“关”。比如在军都陉,就有人工修筑的居庸关;而在蒲阴陉,就有紫荆关。

图2-9 太行八陉形势图

与之相类似,井陉的旁边,后来到了明代就修筑了“娘子关”。

所以从太原出发,东出太行到华北大平原,经常被叫作“东出娘子关”。

战国以后,历朝历代在河东起家或者称霸的实力派,无不以太原作为自己起家的中心,进可以逐鹿中原,退可以闭门自保。逐鹿中原的比如李渊父子,闭门自保的比如近代的阎锡山[7]。

往远处说,当年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最早的晋阳保卫战。晋国的智伯瑶曾经带着魏韩两家的魏桓子、韩康子,一举包围了赵简子的晋阳城(太原城的前身),一围就是两年整,攻城军队甚至最后掘开了晋水,大水倒灌晋阳城,都没有让这座城市屈服。

往近处说,当年北宋起家,宋太祖赵匡胤持续12年,四次兴兵进攻北汉,然而却均以失败告终。北汉这个被契丹人保护的傀儡政权,由于太原这座大城的存在,顽强地在后汉灭亡之后,依然坚挺了28年之久,而其前身后汉仅仅存活了4年。五代十国,十国大部分都在南方,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存在于中国北方和五代相抗衡的政权。

正因为如此,北汉被灭之后,效仿当年的隋文帝毁掉邺城,赵光义索性一把火烧了晋阳城,而在晋阳城的城东另建新城。而且无论称太原还是晋阳,名字听起来都太过响亮,所以北宋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称呼新太原城为一个不伦不类的新名字—“紧州”(“平刘继元,降为紧州,军事,毁其城。”《宋史·志·卷三十九》)。

不仅如此,我们放眼全国来看。

古代的河东,即今天的山西,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表里山河—“山西糖葫芦”。地理位置就好比围棋术语中的“劫材”。所谓“劫材”,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打劫的材料。是指黑棋白棋双方都把对方棋子围住的局面下,如果轮到白下,可以吃掉一个黑子;如果轮到黑下,同样可以吃掉一个白子。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我先拿住我就吃你,你先拿住你就吃我。

之前我们曾经说过,四关拱卫的八百里秦川,只有河东方向是关中的地理大BUG,李渊就是乘中原大乱的机会,一举渡黄河创立大唐;而对于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来说,地势较高的“山西糖葫芦”是一个天然的地缘敌人。谁要是占领华北而无法占领山西,那就等于是在自己头顶上悬了一把利剑一样。居高临下打你容易,你要是逆势杀进山西,那就太难了。平原建大城的方略,在隋朝大运河兴起之前,也必须背靠太行才可以建得安心,比如后文即将讲到的邺城的选址和建都。

西方和东方我们都考虑到了,那么从河东向北,出居庸关就是北京。向南,翻过王屋太行就是河内,与河内隔河相望的就是洛阳盆地和中原之地。从河东南出“太行八陉”,便可居高临下,虎视中原。在太原建都的政权,往往能够凭借地缘优势同中原政权相周旋,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不吃亏。比如晚唐的乱世双雄李克用和朱温之间的恩怨,最后也是以太原的李克用父子前赴后继,耗死了朱温的后梁而告终。

那么真相已经水落石出。

中国古代政权的建都选择,早期在关中,后来是河北和中原,再后来北上到了北京。我们站在河东(山西)的角度来看全国形势,其实感觉好极了。中国几千年的建都选择,无非是在以太原为圆心,以不到500km的半径画圆而已。(见图2-10)这个半圆中,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洛阳是九朝古都,开封是七朝古都,邺城是六朝古都,北京就更不用说了。最为要命的是,河东之地无论对哪个首都,都存在地缘上的巨大优势,分分钟就可以倾泻而下。

我们前文所讲的,关中地理的大BUG,以及这一节提到的太行八陉,其实就是从山西,或者说从太原出发席卷全国的通道。只要关起门来,山西就是一块威武雄壮、易守难攻的表里山河。而只要从山西出了这些险要的陉、关隘、渡口,就是鱼跃龙门、鹰击长空。当年李渊建国是这样,后来的安史之乱是这样,再后来的后唐灭后晋、李自成灭明也是这样。

图 2-10 中国古代以太原为圆心的建都习惯

所以,就中国古代而言,如果不想在南方定都,偏安一隅,就必然选择在北方定都,而在北方定都,就必须取河东。取河东未必是为了建都,但建都就需要顾虑河东。取河东是战略要求,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河东对于全国来讲,就相当于围棋中的一块“劫材”。这块劫材拿到手并且用好了,就能拱卫全国,进可攻退可守;而这块劫材如果落到了外敌甚至是异族手上,那么从此你就不可能睡个安稳觉了。

河东是全国的劫材,而太原也就是河东的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