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突破七:平衡思维,突破烦琐生活的困挠02(1 / 1)

6.学会思维平衡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盖了别墅……我本来比他们强,可我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毫无廉耻,丧失道义,膨胀自私贪欲之心,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不会平衡自己的心理及不懂得去进行平衡思维,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败局之中。

布鲁克原先曾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能干也很有实力的地方官员,因政绩突出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这几年,当他知悉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生活条件都比他好的现实时,心里总不是滋味,想想自己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职位也比他们高,可钱却比他们少。而且自己作为一地之长,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经济上却不如他们,深感不平衡。由此也就有了一定要超过他们的想法。于是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倾斜了,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最终成了一名“死缓”的囚犯。

弗尔克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原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对学生无私奉献,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但在一次朋友聚会的晚宴上看见一些人很富有时,心里不舒服起来。此后他总在想,我怎样也能富有?于是,经常用上班的时间做发财的梦,开始对教书不负责任。学生和家长意见很大,他得到了学校的黄牌警告,但他不悔改,每天还是想着发财,一次在一个朋友的鼓动下去做走私生意而被抓获。其结果是财没发成,还做了阶下囚。

不平衡的思维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和尚撞钟,心思不专,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了危险的钢丝绳。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中突围出来呢?以下两点值得考虑:

1.要会比较

不平衡的思维心理缘于比较,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比较“参照系”的选择的失误。前文所说的地方官员和教师,他们所选择的比较“参照系”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的有钱人,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这是多么不公平啊!而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心理又何尝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呢?面对着众多普通人,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不平衡可言呢?

2.心底无私

不平衡的思维心理会导致人生创伤,而心底无私则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的良药。在当今社会种种**特别是金钱美色的**面前,一些人目眩头晕,忘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守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向腐败、堕落的目标迈进。在他们身上缺少的是一种圣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缺少的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的持续刻苦的改造,不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能够达到一种高尚人格的修炼。

7.做面带微笑的人

决定你幸福或不幸福的,不在于你有什么,或你是谁,或你在什么地方,或你正在做什么,而是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例如,两个人也许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双方也许拥有等量的金钱和声望,但其中一个也许很难过,另一个却很快乐。为什么?因为两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快乐的那个懂得运用平衡思维,不快乐的那个不善运用平衡思维。

在酷热不毛的热带地区,那些可怜的农奴用他们原始的农具耕作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快乐的脸孔。而这些快乐的脸孔却无异于我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的冷气办公室里所看到过的。“没有什么事是好的或坏的,”莎士比亚说,“但思想却使其中有所不同。”

杰出人士林肯曾说:“多数的人快乐的情形,跟他们所决心要快乐的差不多。”他说得不错。戴尔先生曾讲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当时正走上纽约长岛火车站的阶梯。就在我面前,有三四十名拄着拐杖的男孩,正挣扎着走上阶梯。有个男孩还必须靠人抱上去。我对他们的笑声和快乐的心情感到吃惊极了。我跟一个带领这批孩子的人提到这点。“呵,是的,”他说,“当一个孩子发觉他一辈子将是个跛子时,最初会惊愕不已;但是,等他的惊愕消逝之后,他就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用一种平衡的思维方式去说服自己,于是就比一般正常的孩子们更快乐一点。”

我真想向那些孩子敬礼。他们教了我一课,我希望永远不会忘记。

杰出人士富兰克林·贝特格,当年圣路易红雀棒球队的三垒手,目前是全美国最成功的推销保险人士之一。他对我说,他好多年前就发觉,一个面带微笑的人,永远受欢迎。因此,在进入别人的办公室之前,他总是停下来片刻,想想他必须感激的许多事情,展出一个大大的、宽阔的、真诚的微笑,然后当微笑正从脸上消逝的刹那,走进去。

他相信,这种简单的技巧,跟他推销保险如此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细读艾勃·哈巴德这段贤明的忠告——但记住,细读对你无济于事,除非你把它应用出来:“每回你出门的时候,把下巴缩进来,头抬得高高的,肺部充满空气,沐浴在阳光中;以微笑来招呼你的朋友们,每一次握手都使出力量。不要担心被误解,不要浪费一分钟去想你的敌人。试着在心里肯定你所喜欢做的是什么;然后,在清楚的方向之下,你会径直地达到目标。心里想着你所喜欢做的伟大而美好的事情,然后,当岁月消逝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掌握了实现你的希望所需要的机会。正如珊瑚虫从潮水汲取所需要的物质一样。在心中想象着那个你希望成为的有办法的、诚恳的、有用的人,而你心中的思想,每一个小时都会把你转化为那个特殊的人……思想是至高无上的。保持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一种勇敢的、坦白的和愉快的态度。思想正确,就等于是创造。一切的事物,都来自于希望,而每一个诚恳的祈祷,都会实现出来。我们心里想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把下巴缩进来,把头部高高昂起。我们是明天的神仙。”

古代的中国人,真是聪明绝顶——对世界上的事物都看得很透澈;他们有一则格言,我们都应该把它别在帽子里。那则格言说:“和气生财。”(一个没有微笑面孔的人,不能做生意。)

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差。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看到皱眉头、愁容满面、视若无睹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

学会用平衡的思维看对待你周围的世界吧!那将是一个充满欢乐与笑容的天堂!

8.享受自己的生活

据调查显示,有90%的人觉得自己没有别人过得好。其实这就是一种不平衡心理,但当你以为自己没别人过得好时,别人同时也在羡慕你的生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尽情享受自己拥有的呢?

有一个人行经山路,突然遇见一只猛虎,他连忙爬到树上。

当老虎咆哮着要跳上来时,他因为惊慌过度,从树上跌了下来,刚好跌在猛虎背上,只得拼死抱住虎身不放,而老虎也受了惊吓,立即拔腿狂奔。

路人不知事情的缘由,看了以后,不觉称赞道:“你看,这个人骑着老虎多威风啊!简直就像神仙一般快活。”那人在虎背上苦不堪言地应道:“你们看我威风快活,却不知我想要下来却下不来,心里惶恐万分,怕得要死呢!”

世人常缺乏一种平衡的思维,总是觉得,别人比我们快活,这其实是一种错觉。比如台湾作家三毛生前常写一些积极、乐观的散文,给人以非常快活的印象,但最终却在众多崇拜者的遗憾中离开了人世。

既使那些处于权力巅峰者,也都有各自的苦恼。在一般人看来,国王、总统、首相似乎是权力和财富的化身,他们可以尽情享乐,为所欲为。像沙皇彼得一世那样,可任意到叶卡特琳娜美女云集的宫院开怀取乐;像阿拔斯国王哈伦·拉希德那样,高兴时可用黄金制造碟子,用宝石饰缀帷;像林登·约翰逊总统那样,可以动辄骂人;像保罗一世那样,羹汤稍不可口便当众对膳房官施以杖刑。

事实上,炫目的权力,豪华与奢侈,不过是高居权力峰巅者生活的一个侧面,因为爬上“宝座”,从默默无闻到众星拱月,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坎坷的复杂过程。当人们谈到这些登峰造极的人物时,大概不会想到,恩克鲁玛担任加纳元首前在一家公司轮船上洗瓶罐的情形;不会想到希特勒25岁时“忧愁和贫困是我的女友,无尽的饥馑是我的同伴”的哀怨;更不会相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受制于宫廷礼仪,连恋爱的自由都没有,落得终身未嫁,哑巴吃黄连。悠悠万事,多是苦乐相济、幸福与烦恼并存的,站在权力金字塔上也并非处处如意。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任短短几个月光景,便发现:“一个人当了总统就好像骑上了老虎背,他必须一直骑下去,不然就会被老虎吃掉。”

阿登纳70岁坐上联邦德国总理这把交椅时,深感局促不安,他在第一次公开发表讲话时,心情紧张得像揣着活兔。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传记作者莱格道出了苏加诺的苦衷。他说:苏加诺所真正希望得到的、倘若他能如愿以偿的话,就是这样一个职位,既可发挥领导作用而又不陷于日常政府事务。可苏加诺始终未能如愿。

英迪拉·甘地在寓所里尽管每天可以接见官员和其他求见者,但她时常怅叹:“搞政治这一行寂寞孤独。”

在君主制国家里,巴列维国王难得有点“平易近人”,他抱怨:“伊朗古老悠久的帝制传统易使国王产生孤独感。虽然人们可以较多地与我接近,我也不像父王那样严厉,可是王位本身自然而然使我与人们间隔着一条鸿沟……我喜欢像别的元首那样独自做出决定,这样孤寂感就会更加强烈。”

《太祖宝训》载着明代皇帝朱元璋的话:“朕每燕居,思天下大事,未一日自安。盖治天下犹如丝,一丝不理则众绪纷乱。故凡遇事必精思而后行,惟恐不当,致生奸弊,以殃吾民。以致不敢顷刻安逸。”面对皇权挑战和重任,朱元璋无一刻安宁的话可谓肺腑之言。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政绩不算太差,但可恶的新闻界老跟他过不去,故意把他描绘成“一个乡巴佬”。这使他倍感羞辱和委屈,对新闻界他又怕又恨,以至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孟席斯不得不哄小孩似的安慰他:“不必对新闻界耿耿于怀,人民没选他们干事,人民选的是你,他们说话代表他们自己,而你说话代表人民。”

俄皇伊丽沙白就位后一直担惊受怕,恐遭人暗算。她每天都要更换房间睡觉,最后干脆找来一个能彻夜不眠的人坐在自己身边,才能安心入睡。

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证据,证明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好”。关键的是我们要用平衡的思维去看待它,只有自己看得透,我们才会快乐,才会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9.把厌恶平衡成乐趣

生活中让我们满意的事不会太多,要快乐地生活并有所作为就必须学着把有些厌恶的事情平衡成自己的乐趣。请看后来成为杰出人士的萨姆尔·沃克莱的故事。

螺丝钉!螺丝钉!螺丝钉!满满的一车螺丝钉都要旋出来!对于刚做旋车工的萨姆尔·沃克莱(SamrelVauclain)来说,他似乎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要消磨在旋钉子这件琐事上了。他满腹牢骚,老想着自己干什么别的不好,偏偏一定要来旋钉子呢?就算他把这一大堆的螺丝钉都旋完了——但是,过一会马上又会有另一车堆在原来的地方,然后,自己又得不停地旋啊!旋啊!这一切多么可怕呀!

在第二架旋车上的旋车工荷维德听了沃克莱的埋怨,也很郁闷地叹了口气,以表同情。他和沃克莱一样,也很讨厌这份工作。

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去找工头说:以自己的能力,做这种简单的体力活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因此,我希望得到另外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可以想像得到,工头听到这些话时的轻蔑神情。

要么,干脆就辞职不干了,另外再去找一份工作?可是,这可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一份工作啊!他是绝对不能轻易辞掉的。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来改变改变这种讨厌的工作吗?不,肯定不会,办法总归会有的,关键在于你肯不肯动脑子去思考,肯不肯运用平衡的思维去对待所面临的工作问题。当他想到这一点时,他立刻想出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可以使这种单调无味的工作变成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他要把它变成一种游戏。他转过头来对他的同伴说:“让我们来比赛比赛吧,荷维德,你在你的旋机上磨钉子,把外面一层粗糙的东西磨下来。然后,我再把它们旋成一定的尺寸。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快。过一会如果你磨钉子磨烦了,我们再换着做。”

荷维德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他们俩之间的比赛马上就开始了。这样一来,果不其然,工作起来并不像以前那么烦闷啦,而且工作效率还比以前提高了。不久,工头便给了他们调换了一个较好的工作。

这位年轻的萨姆尔·沃克莱就是后来鲍耳文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沃克莱并不是咬紧他的牙齿,好像受酷刑一样去从事自己所痛恨的工作,而是把工作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自己做起来还饶有兴味。后来他说:“如果你不能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中闯一条路出来,你就应该换一个工作试一试。”

这是一个很好的忠告,但是秘诀便在寻求的方法上。一味的埋怨和厌烦是无法找到的,而是要通过一种更好的方法去做到这一点。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Garnegie)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而只能归咎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杰出人士卡内基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既善于用平衡的思维去对待问题知道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而且还能以工作为乐。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刚刚开始品尝人生的滋味时,他就是很快乐的。如果他不是如此,或许就不能这么成功。他能在他的事业中感觉到快乐,并不是因为他已经很成功了,因为成功而快乐。而是在他的事业刚刚开始时,他便能感觉到有一种乐趣。他乐观的态度使得他拥有了他现在的生活。

决定将来的工作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折磨,多半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持什么样的思维态度,而不在于工作本身。如果你能将你事业的第一个基石安放在有价值的生活根基上,你就可以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

一个人的降生,便是表示他在自然界中最大的游戏——生活的游戏中被选为选手之一。这是怎样的一个游戏呀!如果你能让自己主动加入这一伟大的游戏中,你所体验到的震惊该会是如何的大呀!每一个黎明便是一个新的召唤,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来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你昨天失败过,那又有什么关系,今天新升的太阳又会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机会,让你好好重新开始。如果你能将每天的生活,视为一种去克服暂时的困难的机会,你每天希望得胜的机会便比前一天多。每天早晨,当你睁开双眼的时候,你便可以看到新的机会、新的得胜的机缘、新的可得的奖品、新的可学的规则以及新的竞争者。

尽情地享受生活还是以生活为苦役,这一切都要看你自己的选择。

对于你所从事的工作,应当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及平衡的思维方法,这样,你才可以做得更好。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好,你才能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的工作,不错过每一个机会,这样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胜利总会在某个地方拥抱你的。

10.领袖人物帕梅尔

杰出的人士本身具有很强的思维平衡能力,他们遇到麻烦能够冷静、自然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因此,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生活着。

帕梅尔36岁的那年,被推誉为“爱尔兰最快乐的人”——“爱尔兰的无冕之王”。他的那种泰然的心境和坚定的自信令他的许多朋友以及仇人叹为观止。

然而,在帕梅尔年轻的时候,大家可能还都记得,他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感觉很强的人。在他28岁时,想在下议院争得一个席位,但是因为在他演讲时出了一个很大的丑而失败了。

在他发表第一次竞选演讲时,他走上了讲台,群众都停止了欢呼的声音,预备好静静地听他演说。这时,只见他张开了他那干枯了的口舌,费了很大的气力才吐出:“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代表柏林的候选者!”接着他就默然了,停了一会,他努力想接下去,结果又半吞半吐地说了几句,然后又停顿了下来,到了后来,他简直不知说些什么才好,最后只好不说了。

当时与会的一位领袖以“他们的代表中有一位‘十足的蠢货’”来讽刺他的这次失败。然而,短短的8年之后,帕梅尔就变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之一,他的这种惊人的转变是如何完成的呢?

确实,帕梅尔最初的表现,实在是可称得上“十足的蠢货”,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不能做到忘掉自己。事实上无论什么人,如果他老是挂念着自己,就会确实像蠢货一样。但是他后来之所以能克服自身的这种弱点,就在于他养成了一种将心思专注于某一件事上而不顾其他一切的习惯,这是每个人都应当能够养成的一种习惯。

不过有一个时期,当他在政界风头最盛的时候,他又有了一个能真正想想自己的机会了——有人控告他同情刺杀爱尔兰国务总长卡文迪什(Cavendish)的凶手。因为有一封对那个凶手表示同情的署名帕梅尔的信被刊登在伦敦《泰晤士报》上。后来,这封信被证明是伪造的,帕梅尔从伦敦《泰晤土报》得到了5000英镑的名誉赔偿费。

赫登(HennikerHeaton)后来告诉了我们一段关于帕梅尔在受冤屈时的故事,充分证明了他那种极端的冷静和自信的态度……“当他得知有人诬告他时,立即发表了一篇很短的演讲,声明那封信不是他写的。然后就走进客厅来和我很热心地聊了起来。旁边的人都以为他是在和我说起关于那件令人心烦的不幸事件。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当时,他只和我谈了这么两句话:‘我刚刚在晚报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说是澳洲西部发现了一个金矿,已经送了几吨样金来给你看了。’我说这是真的,在我的议员席的抽屉中就放了一些。于是,我给了他大约一满酒杯的碎样金,他收了下来。在以后整整的一个礼拜里,没有人看见过他,他手下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在那个周末,差不多是在同一时候,我又在议院的会客厅里看见了他。他微笑着走到我面前来说:‘我已经将这些样金分析过了,每吨大约可以淘出32两纯金来……你知道,我对炼金非常感兴趣。威克洛(Wicklow)山上有些地方就是我的,我在那里开了一个小店,专门用来检验山上出产的矿产。’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当他的无数信徒正发狂似的对着伦敦《泰晤士报》进行猛烈攻击的时候,他竟能安安静静地坐在试验室检验金矿的成分!”

他之所以能如此全然地忘记自身遇到的烦恼,是因为他知道怎样去平衡自己的思维,频繁的辨解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所以找到了一件能令他忘掉烦恼、使他感兴趣的事。他之所以能够冷静、安然、自持,并不是他有意努力去养成这些特性,而是因为他能够在自身之外,找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但是,假如他确实参加了这次阴谋,或者是曾经有过这种思想,那么他对于这次控告决不能做到如此泰然。惧怕和忧愁最容易使我们表现出自我的感觉,而别人也最容易看出来。我们如果越把这一控告当一回事,就越容易使人产生怀疑,使人误以为事实就是这样。普通人对于冤屈比心中有一点什么事情的人要看得宽一些。不过,无论是冤枉还是确有其事,面对它们的态度,最好是能像帕梅尔一样,找一件别的自己很感兴趣的事去消遣消遣。

11.选择幸福

有人以为幸福是别人给的,事实上幸福是你自己创造的。生活中,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突破烦琐,选择幸福。

林肯曾经说过,“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心想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这种幸福。”积极的心态,对你的健康,进而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每天过得愈来愈好。”有些人每天在醒来时和就寝前都要把这句话朗诵好几遍。对他们来说,这句话并不是华而不实的语言。

杰出人士总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毫无疑问,一辈子能够做你想做的事,是最幸福的一件事。那么究竟是谁有能力决定你的未来是幸福还是不幸呢?答案只有一个——你自己。

美国有一位相当杰出的电视主持人,有一回邀请某位老人在他的节目中接受访问。这位老者在节目中所说的话并非预先备妥,也未事先排演过。但是,由于他的说话内容十分朴实自然得当,因此总会使人为之会心一笑,很受观众们喜爱。当然,这位名主持人也不例外,他也因感染了其中温馨的气氛而愉悦不已。

这位主持人禁不住好奇地问这位老人:“你为何会这样幸福呢?你一定有关于创造幸福的不可思议的秘诀吧!”

“不!不!”老人回答,“根本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秘诀,这件事就好比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张嘴巴一般,是件非常平凡的事。我只是在每天早晨起床时只做一个选择。你们认为我会选择哪一样呢?——我只是选择‘幸福’而已。”

这件事刚听起来也许单纯和令人不可置信,而这位老人的见解听来也过于浅显。

这就是需要平衡的思维来平衡自己的心灵。

假如你选择的是不幸,假如告诉你自己,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没有任何令人满意的事等。如此一来,我肯定你一定会变得“不幸”。相反地,如果常对自己说:“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生活也相当舒适,我选择了幸福。”这样一来,你将得到自己所选择的幸福,这是确确实实的事。

林肯曾经说过,“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得到这种幸福。”

人与人之间本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采取的心态和思维的平衡与否,巨大的差异就是幸福或者不幸。

想获得幸福的人应采取积极的平衡思维,这样,幸福就会被吸引到他们的身边。那些态度消极的人不会吸引幸福,只能排斥幸福。

你可能是幸福的、满足的,也可能是不幸福的。因为你有权利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决定的因素是你受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心态影响,这个因素也是你所能控制的。

平衡的思维有利于你的健康,进而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每天过得愈来愈好。”有些人每天在醒来时和就寝前都要把这句话朗诵好几次。对他们说来,这句话并不是华而不实的语言。

就某种意义说来,说这句话的人正在运用积极的思维,正在把生活中较好的东西吸引到他的身边。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人因为他们内在的挫折、仇恨、恐惧或罪恶感,而给自己的健康造成损害。显然,要保持健康身体的秘诀是,摆脱所有不健康的思想。用积极的平衡思维去看待问题,我们必须洁净自己的心灵,为了有健康的身体,先得去除心中的消极念头。

常有人提起,愤恨不满的情绪常常会引起疾病。一位美国政坛元老曾说过:“有两件事对心脏不好:一是跑步上楼,二是诽谤别人。”这两件事不仅对心脏不好,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有害。所以,学会宽恕很重要,你会发现体谅别人会起到奇妙的治疗效果。

许多家报纸曾报道过一则新闻:有一名男子在过马路时不幸被车子撞倒而丧命。验尸报告说,这个人有肺病、溃疡、肾脏病和心脏衰弱。可是,他竟然活到了84岁。为他验尸的医生说:“这个人全身是病,一般情况,30年以前早该去世了。”有人问他的遗孀,他怎么能活这么久?她说:“我的丈夫一直确信,明天他一定会过得比今天更好。”

12.享受生活

罗根·史密斯说过一句极富智慧的话:“生命中只有两个目标:其一,追求你所要的;其二,享受你所追求到的。只有杰出的人可以达到第二个目标,也只有达到第二个目标的人才能在得失的心理上找到真正的平衡点,才能没有挫败感。”

创造生活的杰出人士也是生活的享受者,只有懂得享受,才能更加付出。

《格列佛游记》一书的作者约拿丹·史威佛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颓废的厌世主义者。他每次生日都黑衣素食,以示对自己的出世感到遗憾。虽然如此,他仍然赞美幸福快乐是促进健康的最大力量。他宣称:“世上最好的医师是节制医师、安静医师和快乐医师。”我们也许都能受到这位“快乐医师”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注意自己拥有的可贵财富——比故事中阿里巴巴的财富还多。你会为亿万富翁出卖自己的眼睛、手足、听觉、孩子或家人吗?把拥有的资产加起来,你就会发现,纵使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等人把所有的金银堆聚起来,也买不到你拥有的一切。

皮克认识哈洛·阿伯特好几年了,他住在密苏里州的韦布城,曾当过皮克的演讲经纪人。一天,皮克在堪萨斯城碰见他,他好心带皮克回密苏里的贝尔顿农场。途中皮克问他如何免除忧虑,他便给皮克讲述了下面这个令人难忘的故事。“我曾是个多虑的人,”阿伯特说道,“但是,1934年的春天,我走过韦布城的西多提街道,有个情景扫除了我所有的忧虑。事情的发生只有十几秒钟,但就在那一刹那,我对生命意义的了解,比在前10年中所学的还多。这两年,我在韦布城开了家杂货店,由于经营不善,不仅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还负债累累,估计得花7年的时间才能偿还。我刚在上星期六停止营业,准备到商矿银行贷款,以便到堪萨斯城找份工作。我像只斗败的公鸡,没有了信心和斗志。突然间,有个人从街的另一头过来。那人没有双腿,坐在一块安装着溜冰鞋滑轮的小木板上,两手各用木棍支撑前行。他横过街道,微微提起小木板准备登上路边人行道。就在那几秒钟,我们的视线相遇,只见他坦然一笑,很有精神地向我招呼,‘早安,先生,今天天气真好啊!’我望着他,体会到自己是何等富有。我有双足,可以行走,为什么却如此自怜?这位缺了双腿的人仍能如此快乐自信,我这个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不能的?我挺了挺胸膛,本来预备到商矿银行只借100元,现在却很有信心地宣称:我要到堪萨斯城去找一份工作。结果,我借到了钱;也找到了工作。”

艾迪·瑞肯贝克,他和朋友在太平洋上绝望地漂流了21天之后,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道:“我学到了一点——人只要有淡水喝,有东西吃,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时代周刊》上登过一篇文章,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个士官在瓜答卡纳岛战役中被炮弹碎片刮伤喉咙,输了7筒血。他写了张纸条问医师,“我会活下去吗?”医师回答说:“会的。”他又问:“我仍可以讲话吗?”他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这个士官在纸上写道:“他妈的,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你为什么不也停止忧虑,对自己说:“他妈的,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也许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不值得操心。

但是,我们为这一切而心怀感谢过吗?没有。就像叔本华说的:“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所拥有的,却总是想到自己所没有的。”不错,这就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

这种本性也使得约翰·帕尔玛由一个正常人变成愤世嫉俗者,并且几乎毁了家庭,这是他亲口说的。

帕尔玛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帕德森。“我从军中退役后不久,便开始做生意,”他说道,“我日夜辛勤工作,买卖做得很顺利。不久,麻烦来了,我找不到某些材料和零件,眼看生意就要做不下去,因为忧虑过度,我由一个正常人变成愤世嫉俗者。我变得暴躁易怒,而且——虽然那时并没有觉察到——几乎毁了原本快快乐乐的家庭。一天,有个为我工作的年轻残废的退役军人告诉我:‘约翰,你实在该感到惭愧,你这种模样好像是世界上惟一遭到麻烦的人。纵使你得关门一阵子,又怎么样呢?等事情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开始不就得了?你拥有许多值得感恩的东西,却只是咆哮不已。老天,我还希望能有你的好状况呢!看看我,我只有一只手,半边脸几乎被炮弹打掉,我却没抱怨什么。如果你再不停止吼叫和发牢骚,不只会丢掉生意,还有健康、家庭和所有的朋友!’这些话对我真是当头一棒。我终于体会到自己是何等富有。于是我改变了态度,回复到原来的自我。”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约有90%的事情是好的,10%的事情是不好的。主要的是我们是否用平衡的思维去看待这些事情。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力放在这90%的好事上面;如果你想担忧、操劳,或得肠胃溃疡,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那10%的坏事情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