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的人推推她:“电话,电话!”玉洁一个愣怔反应过来,茫然地在包里摸索了半天才摸出电话,按了接听键,没等开口,女儿果果就在电话那端冲她嚷:“妈你在哪呢,也不回来做饭,饿死我了,真是的……”
12岁的丫头,发起脾气来有板有眼的,说完还“哼”地一声把电话挂了。
玉洁一个激灵,世界在这个瞬间恢复正常。她知道眼前要紧的,是回去给果果做晚饭,吃完饭,果果还要补课,马上要升中学了,又要学书法和钢琴,时间紧得让一家人透不过气来。
玉洁把诊断书塞进包里匆忙往外走,听到身后医生追出来说:“回去赶紧办理一下病休手续来住院吧,可不能再拖了。”
玉洁装着没有听到,也不回头,脚下的步子更快了。
(2)
果果正坐在沙发上撅着嘴巴胡乱摁着遥控器,看到玉洁进来,遥控器一丢,又开始嚷:“妈你看看几点了,都快来不及了……”
玉洁一边换鞋子一边卷袖子,然后包一丢冲进厨房,刚要淘米,忽然想起什么,心里一咯噔,犹豫了一下转身走到门边,表情严肃地说:“果果,进来!”
果果站起来不解地看着玉洁,歪着头问:“进去干吗?”
玉洁伸手把果果扯进来,说:“从今天起,你要跟我学做饭。以后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还想让我给你当一辈子保姆啊,哪有这样的孩子……”
玉洁几乎是喊叫着跟果果说话,说得果果一愣一愣的,没等反应过来,却看到妈妈忽然掉了眼泪。
“妈,你怎么了?”果果心里有点怕了,小心翼翼地问。
玉洁才意识到什么,慌忙把眼泪擦去。果果抿抿唇不敢再说话,只是一直都觉得疑惑,听着妈妈认认真真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讲着做饭的程序。最后背课文一样背给她听。玉洁确定果果记住了,才松口气,放果果出去。
终于,果果吃过饭去补课了。玉洁一屁股坐下来,再度腿软心也软,可忽然抬头看到墙上挂着的果果100天时的放大照片,便又打起精神,拉开抽屉找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想了想,开始写一些东西,边写边絮叨:毛衣在第三个抽屉;袜子在最下面的抽屉;卫生巾买绿色包装的护舒宝;来例假不能喝凉水;公交车卡充值在南京路32号总站;有事先打爸爸的电话,打不通就找姑姑;要尊重长辈尊敬师长尊重残疾人尊重没有钱的人更要尊重自己……
丈夫应酬完回来时,玉洁还继续趴在那里飞快地写着什么,头都没抬。丈夫打趣:“是不是偷着写日记呢?”玉洁笑笑没应声。
丈夫又问:“该接果果了吧?”
“不接。”玉洁依旧没有抬头,“我跟她说了,让她自己和同学结伴走回来。”
丈夫奇怪起来:“不接你怎么会放心?”
玉洁白了丈夫一眼:“我说了不接就不接,以后不再接送她了,她是大孩子了,这样的事让她自己去做。”
丈夫愣在那里,半天,诧异地问:“玉洁你怎么了?”
玉洁忽然顿住,怔怔地呆了半天,叹口气,说:“明年单位可能会派我去外地工作,你现在那么忙,我想让果果自立一些。”
丈夫舒口气,想了会儿点点头,回身坐下来。
(3)
果果觉得妈妈从那天晚上起整个人都变了,从一个最好脾气的妈变成了脾气最坏的“恶婆婆”。更让果果受不了的是毕业考试刚刚结束,妈妈就开始让她做所有的家务—洗衣服、做饭……不是让她学,而是让她亲自去做,妈妈在旁边看着。
到底只是12岁的孩子,有一次果果实在受不了了,洗着洗着菜一下把洗菜盆丢出去老远。还有一次她干脆大声叫嚷,把碗砸了好几个……这样的时候玉洁反而不发脾气,只是一言不发地看着果果,任她哭闹,完了,玉洁把东西收拾起来重新摆在她面前,要果果继续翻炒锅里的菜……
那年的暑假,果果觉得自己过得苦不堪言,好像忽然落在了书上写的后妈的手里了,发狠上了中学就住校,不再回来受玉洁欺负。
(4)
起初,玉洁还打开电脑到处查找与自己的病相关的资料,大体都看了一遍后就再也不上网了。许多次的查找结果是一样的,诊断出来的病,即使做了手术,最好的结果,用药物维持着,能撑三五年就算奇迹。不做手术,只有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时间。最后一次关闭电脑的时候玉洁下了决心:放弃治疗。她不想让果果看到她在残存的光阴里一直以痛苦的姿势躺在病**,她怕那样会从此带走果果生命中的微笑。她要把治病的钱省下来留给女儿。
决定后,玉洁把所有的积蓄买了好几家保险公司推出的教育储蓄。她没有对丈夫说,一个人忍着越来越清晰的痛楚。
终于吃到了果果做的像样的一顿饭,小丫头很不情愿,听着玉洁的赞叹始终一言不发,直到玉洁说,周末把同学都叫来吃果果做的饭好吗?果果的眼神才亮了起来。
玉洁帮着果果准备了晚宴,同学来了一帮。果果的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气。玉洁趁机发表言论:果果是个好孩子,她听话,懂事,又自立;你们也都是好孩子,是果果的好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能互相照顾,互相关心,永远都做好朋友。
小孩子们噼里啪啦地鼓掌,果果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小声说:“妈,你今天晚上真漂亮。”
玉洁也笑,摸着果果毛茸茸的小脑袋,说:“这些日子妈对你太严厉了,可是妈想让你做个骄傲的小孩。有本事的人才有资格骄傲,才会让人尊重和羡慕,知道吗?”
果果吐吐舌头,大度地说:“算了算了,我不跟你计较,谁让你是我妈。”
玉洁心酸无比,孩子在对她粗暴脾气的容忍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宽容。她微笑,以此掩饰身体内越来越急剧的疼痛。
(5)
暑假过后,果果一下子长大了很多,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她自己都感觉到吃惊。她有说不出的欣慰。秋天的时候,玉洁终于撑不住倒下了。丈夫将她送去医院,医生大发脾气,然后无奈地摇头,做手术已经来不及了。
丈夫眼前一团漆黑,脑子一片空白,感觉天塌了一般。玉洁却非常平静,无非是该来的结局到来了,早一天晚一天而已。而此时,她已经不用再害怕,几分钟前果果还打电话过来,问:“妈,晚上你和爸想吃什么啊?”又说:“给你和爸买几双袜子吧,我觉得78%精梳棉的那种就挺好穿的……还有啊,妈,我给那个男孩回信了,他觉得我说得对,他说等他过了18岁再追我……”
玉洁的心缓缓放下,对丈夫说:“走吧,咱们别在这里,咱们回家。”
两个月后,入了冬,果果过13岁生日。吹蜡烛的时候,果果说:“妈你放心吧,我长大了,会照顾好自己照顾好爸爸。”
那一刻,所有的坚持和伪装全部崩溃,玉洁的眼泪无拘无束地洒下来。
玉洁在一个下雪的晚上离开了。果果在玉洁身边安静地坐了很久,没有哭,只是坐在那里,后来慢慢把脸贴到玉洁已经没有任何温度的胸口上,小声说:“妈,我听到了。你爱我,我知道。”
也许我们都是普通人,无法阻止生死离别,可我们能够用持久的耐心和绵密的关怀,送给每一个走远的亲人,留住她的温暖。
永远写不完的母亲
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母爱在这本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章节;如果母爱是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你是独一无二的主角!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看她和她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叫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对她大声喊:“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怪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邦邦的水泥地,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为了少一个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供养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她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真想把自己化作一团火,温暖母亲的心;真想把自己变成一座山,将母亲的重负托起;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泓清泉,洗去母亲的倦容,擦亮她明亮的双眼;真想将自己铸成一块钢,为母亲架起通向希望的桥梁,好让母亲跨越苦海,走向光明!
家是心灵永远的港湾
三毛说:“家就是一个人在点着一盏灯等你。”
当你受伤的时候,当你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别忘了,回家吧,家会轻轻抚平你的创伤,家会用真情温暖你孤独的心。漂泊良久,你会发现,惟有家才是你最忠实的港湾,惟有家才是你可以停靠的码头。
多少年过去了,他还是害怕黑夜。
他忘不了是在一个黑夜,他的妻子离开了,他忘不了是在一个黑夜,他答应妻子要好好照顾他们的儿子。他最终没能拯救自己的妻子,最终成为了一个单亲爸爸。他决定独自抚养一个7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小朋友玩耍受伤回来后,他就会对过世的妻子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愧疚,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
为了生存,他拼命工作。最近单位太忙了,他不得不出一趟差。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一路上他总担心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一个人会不会害怕,会不会被别人欺负,他的一颗心没有一刻是放在肚子里的。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没娘的孩子总是很懂事,孩子告诉爸爸不要担心。
因为心里牵挂不安,他草草处理完单位的事情,便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列车。回到家时,已是半夜了。孩子早已经熟睡了,看见儿子一切都好,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顿时向他袭来,让他全身无力,他恨不得裹住饥饿的肠胃,倒在**赶紧睡着。正在准备就寝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碗里的汤汁浸透了被单,他实在忍无可忍了。
“小兔崽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为什么这么不听话,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成什么样了?我每天容易吗?忙完了单位的,忙家里的,回来后还不能睡个安神觉。”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体罚孩子。
“爸爸,我没有……”孩子睁着惊吓的眼睛,呜呜咽咽地辩解着:“我没有不听话,这……这是我做给爸爸吃的晚餐。”
原来孩子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先吃了,另一碗则留给了爸爸。可是因为怕爸爸的那碗面凉掉,所以他灵机一动,很聪明的把它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爸爸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紧紧地、紧紧地抱住了孩子。看着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经泡涨的泡面,一个劲的嘟囔着:儿子,爸爸不好,爸爸吃,一定要好好地品尝这碗味道最好的面条……
在人的一生中有一种最初的,最原始的感情,人们惊奇与造物者的神奇,惊奇的让几乎所有人都感动。友情和爱情都是需要培养的,甚至是有代价的付出之后才能得到。只有亲情是溶入你血液里最真挚的爱与感情,只有亲情是你一生不变的依赖。
有个故事讲得很好,说有个年轻人离别了母亲,来到深山,想要拜活菩萨以修得正果,路上他向一个老和尚问路,寒暄之际,年轻人说明动机,并问老和尚哪里有得道的菩萨。
老和尚打量了一下年轻人,缓缓地说:“与其去找菩萨,还不如去找佛。”
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忙问:“那么请问哪里有佛呢?”
老和尚说:“你现在回家去,在路上有个人会披着衣服,反穿着鞋子来接你,让住,那个人就是佛。”
年轻人拜谢了老和尚,开始启程回家,路上不停地留意着老和尚说的那个人,可是快到家里时,也没见到。年轻人又气又悔,以为是老和尚欺骗了他,他回到家时已经是很深很深的夜里,他灰心丧气地抬手拍门。他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连灯也来不及点着就去开门,慌乱中连鞋子都穿反了。年轻人看到母亲凌乱的样子,不禁热泪盈眶,心里也立即领悟了。
屋檐虽低,门槛依旧,不管你是衣锦还乡,还是失魂落魄蓬头垢面而归,家的门永远为你敞开着。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家永远执著地为你抵挡外来的风风雨雨,为你撑起一柄爱的巨伞。
从出生到老去,谁能离得开家的怀抱?谁能挣得脱家那永远不变的情怀?小时候,家是母亲,长大了,家是父亲,就是被父亲从鸟笼中放飞的却又被紧紧牵挂的那只雏鹰,脆弱又坚强,翅虽稚嫩但充满着崇高的理想。结婚后,家是妻子那温情脉脉的眼神,家是孩子那甜甜的醉人的吻。再往后,家是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风雨同舟几十载的老伴的唠叨。
创造奇迹的母爱
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母亲,同样,母亲也从来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我们多大,但在母亲的眼中,我们都还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
18岁那年,他因为行凶抢劫,被判了五年,从他入狱那天起,就没人来看过他。母亲守寡,含辛茹苦地养大他,想不到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母亲伤透了心。他理解母亲,母亲有理由恨他。
入狱那年冬天,他收到了一件毛线衣,毛线衣的下角绣着一朵梅花,梅花上别着窄窄的纸条:好好改造,妈指望着你养老呢。这张纸条,让一向坚强的他泪流满面。这是母亲亲手织的毛线衣,一针一线,都是那么熟悉。母亲曾对他说,一个人要像寒冬的腊梅,越是困苦,越要开出娇艳的花朵来。
以后的三年里,母亲仍旧没来看过他。但每年的冬天,她都寄来毛线衣,还有那张纸条。为了早一天出去,他努力改造,争取减刑。果然,就在这四个年头,他被提前释放了。
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裹,里面是他所有的财物——四件毛线衣,他回到了家。家门挂着大锁,大锁已经生锈了。屋顶,也长出了一尺高的茅草。他感到疑惑,母亲去哪儿了?转身找到邻居,邻居诧异地看着他,问他不是还有一年才回来吗?他摇头,问:“我妈呢?”
邻居低下头,说她走了。他的头上像响起一个炸雷,不可能!母亲才四十多岁,怎么会走了?冬天他还收到了她的毛线衣,看到了她留下的纸条。
邻居摇头,带他到祖坟。一个新堆出的土丘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红着眼,脑子里一片空白。半晌,他问妈妈是怎么走的?邻居说因为他行凶伤人,母亲借了债替伤者治疗。他进监狱后,母亲便搬到离家两百多里的爆竹厂做工,常年不回来。那几件毛线衣,母亲怕他担心,总是托人带回家,由邻居转寄。就在去年春节,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爆竹,不慎失火,整个工厂爆炸,里面有十几个做工的外地人,还有来帮忙的老板全家人,都死了。其中,就有他的母亲。
邻居说着,叹了口气,说自己家里还有一件毛线衣呢,预备今年冬天给他寄出去。
在母亲的坟前,他顿足捶胸,痛哭不已。全都怪他,是他害死了母亲,他真是个不孝子!他真该下地狱!第二天,他把老屋卖掉,背着装了五件毛线衣的包裹远走他乡,到外地闯**。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三年过去了。他在城市立足,开一家小饭馆,不久,娶了——个朴实的女孩做妻子。
小饭馆的生意很好,因为物美价廉,因为他的谦和和妻子的热情。每天早晨,三四点钟他就早早起来去采购,直到天亮才把所需要的蔬菜,鲜肉拉回家。没有雇人手,两个人忙得像陀螺。常常,因为缺乏睡眠,他的眼睛红红的。
不久,一个推着三轮车的老人来到他门前。她驼背,走路一跛一跛地,用手比划着,想为他提供蔬菜和鲜肉,绝对新鲜,价格还便宜。老人是个哑巴,脸上满是灰尘,额角和眼边的几块疤痕让她看上去面目丑陋。妻子不同意,老人的样子,看上去实在不舒服。可他却不顾妻子的反对,答应下来。不知怎的,眼前的老人让他突然想起了母亲。老人很讲信用,每次应他要求运来的蔬菜果然都是新鲜的。于是,每天早晨六点钟,满满一三轮车的菜准时送到他的饭馆门前。他偶尔也请老人吃碗面,老人吃得很慢,样子很享受。他心里酸酸的,对老人说,她每天都可以在这儿吃碗面。老人笑了,一跛一跛地走过来。他看着她,不知怎的,又想起了母亲,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他的饭馆成了酒楼,他也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买了房子。可为他送菜的,依旧是那个老人。
又过了半个月,突然有一天,他在门前等了很久,却一直等不到老人。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老人还没有来。他没有她的联系方式,无奈,只好让工人去买菜。两个小时后,工人拉回了菜,仔细看看,他心里有了疙瘩,这车菜远远比不上老人送的菜。老人送来的菜全经过精心挑选,几乎没有干叶子,棵棵都清爽。只是,从那天后,老人再未出现。
春节就要到了,他包着饺子,突然对妻子说想给老人送去一碗,顺便看看她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个星期都没有送菜?这可是从没有的事。妻子点头。煮了饺子,他拎着,反复打听一个跛脚的送菜老人,终于在离他酒楼两个街道的胡同里,打听到她了。
他敲了半天门,无人答应。门虚掩着,他顺手推开。昏暗狭小的屋子里,老人在**躺着,骨瘦如柴。老人看到他,诧异地睁大眼,想坐起来,却无能为力。他把饺子放到床边,问老人是不是病了。老人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他坐下来,打量这间小屋子,突然,墙上的几张照片让他吃惊地张大嘴巴。竟然是他和妈妈的合影!他5岁时,10岁时,17岁时……墙角,一只用旧布包着的包袱,包袱皮上,绣着一朵梅花。
他转过头,呆呆地看着老人,问她是谁。老人怔怔地,突然脱口而出:你妈。
他彻底惊呆了!眼前的老人,不是哑巴?为他送了两年菜的老人,是他的母亲?那沙哑的声音分明如此熟悉,不是他的母亲又能是谁?他呆愣愣地,突然上前,一把抱住母亲,嚎啕痛哭。母子俩的眼泪沾到了一起。
不知哭了多久,他先抬起头,哽咽着说看到了母亲的坟,以为她去世了,所以才离开家。母亲擦擦眼泪,说是她让邻居这么做的。她做工的爆竹厂发生爆炸,她侥幸活下来,却毁了容,瘸了腿。看看自己的模样,想想儿子进过监狱,家里又穷,以后他一定连媳妇都娶不上。为了不拖累他,她想出了这个主意,说自己去世,让他远走他乡,在异地生根,娶妻生子。
得知他离开了家乡,她回到村子。辗转打听,才知道他来到了这个城市。她以捡破烂为生,寻找他四年,终于在这家小饭馆里找到他。她欣喜若狂,看着儿子忙碌,她又感到心痛。为了每天见到儿子,帮他减轻负担,她开始替他买菜。一买就是两年。可现在,她的腿脚不利索,下不了床了,所以,再不能为他送菜。
她眼眶里含着热泪,没等母亲说完,背起母亲拎起包袱就走。他一直背着母亲,他不知道,自己的家离母亲的住处竟如此近。他走了没二十分钟,就将母亲背回家里。
母亲,在他的新居里住了三天。三天,她对他说了很多。她说他入狱那会儿,她差点儿去见他父亲。可想想儿子还没出狱,不能走,就又留了下来,他出了狱,她又想着儿子还没成家立业,还是不能走;看到儿子成了家,又想着还没见孙子,就又留了下来……她说这些时,脸上一直带着笑。他也跟母亲说了许多,但他始终没有告诉母亲,当年他之所以砍人,是因为有人污辱母亲,用最下流的语言。在这个世界上,怎样骂他打他,他都能忍受,但绝不能忍受有人污辱他的母亲。
三天后,她安然去世。医生看着悲恸欲绝的他,轻声说:“她的骨癌看上去得有十多年了。能活到现在,几乎是个奇迹。所以,你不用太伤心了。”他呆呆地抬起头,母亲,居然患了骨癌?
打开那个包袱,里面整整齐齐地叠着崭新的毛线衣,有婴儿的,有妻子的,有自己的,一件又一件,每一件上都绣着一朵鲜红的梅花。包袱最下面,是一张诊断书:骨癌。时间,是他人狱后的第二年。他的手颤抖着,心里像插了把刀,一剜一剜地痛。
记得白岩松有一本书叫《痛并快乐着》,我却要说“母爱,让我痛并感动着!”
母爱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洁、最珍贵、最永恒的感情。母爱是世上任何幸福与甜蜜所无法替代的。人在一帆风顺的日子里,也许体会不到母爱的真正价值;但在绝望无路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