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离不开朋友,与朋友交往也是一门学问。沟通好了,当你遇到困难时,朋友们会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沟通不好,你不仅会很容易失去友谊,甚至可能会很难交到朋友。
1.选对话题易找知己
交朋友少不了沟通,但有时很难找到好的话题,从而不能与人交流并亲近下去。因此,寻找好的话题是顺利沟通的关键一步。
有些人对沟通的内容存在误解,以为只有那些奇闻轶事才值得谈。其实,人们除了爱听那些奇闻轶事外,更爱听那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话题。比如孩子大了,进哪家学校比较好;花被虫子咬了,该买什么药;这周上映的电影,哪一部最值得看等。
对话题的另外一个误解是,以为必须谈些深奥的,显示学问的题材,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敬。因此,有些人常跟朋友谈些抽象的理论,或谈一些高深的知识。但这类问题,一般很难让人继续跟你沟通下去。其实,只要有心与别人沟通,话题实在很多。一个人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话题。比如你可以谈理想,谈社会责任感,谈生活哲理;可以谈工作体会,谈同事关系,谈友谊,谈爱情;可以谈书籍,电影、电视、戏剧,把你的欣赏感受发挥一番;可以谈天气,谈游乐,谈衣食住行。
但是,有一些话是要小心避开的,具体如下。
①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
②不要向陌生人夸耀你的成绩,如个人成就,你的财富等。
③不要在公共场合去议论朋友的失败、缺陷和隐私。
④不要谈容易引起争执的话题。
⑤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
有时,对方谈了一些你不愿意谈的话题,这时你就要采取回避的办法。一是开诚布公地告诉对方:“这个问题一时也难以说明白,以后再讨论吧。”二是引开对方的注意力,如接过对方话中某个枝节问题,借请教、阐发等办法把话题引开。
如对方指责一位你熟悉的朋友:“他这个人太小气,那次我和他吃饭,他埋了单,后来却向我要回。”你可以问他:“那次是什么地方?”在对方回答后,你不妨借此评论那一家餐饮,把话题引开。
也可以向对方了解一些他熟悉的、有兴趣的问题。如果对方是名医生,即使自己对医道一窍不通,也可以打开局面:“近来肝炎又开始流行了吧?”因为这是对方熟悉的问题,对方便容易开口了。这时,你不妨按这条路子谈下去,谈谈肝炎、免疫、中西药的疗效等。
这样,有了好的话题,就不愁沟通不下去,也就不愁没有机会与对方成为朋友。
2.有效沟通能够获得真正的朋友
有效沟通,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友谊。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想交朋友,想获得友谊,那么就少不了沟通。而良好有效的沟通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和你亲近,做你的朋友,并且真心地帮助你。这里的有效沟通是指,你要用心,还要用对方式和方法,具体如下。
1.挤出时间交朋友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如果想到有意识地去交朋友,可能还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这就需要挤时间了。不过,为了得到珍贵的友谊,就算牺牲一点时间也无所谓。少看一部小说或少看一部电视剧,就把时间挤出来了。
2.多与结识不久的“准朋友”联系
不管多么好的关系,长时间不联系,难免会冷淡。别忘了有事没事给“准朋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可以加深感情,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和用心,很快他就会成为你真正的朋友。
3.结交不同风格的人
在你所有的朋友中,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秉性都各不相同,待人处世之道也各有异同。因此,对朋友不必要求千篇一律,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4.想交朋友就不要凡事斤斤计较
过分的苛求容易伤人,尤其是朋友之间更应该宽容、大度。如果凡事都斤斤计较,那么就很难交到长久的朋友。
5.想和一个人交朋友,就求他办一件事
有人曾说过:“如果你想结交到好朋友,就请接受他帮助。”当然,反过来也是成立的。朋友之间,当然要肯于付出。但是,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可以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朋友的帮助。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互帮互助,没什么不好,相反,双方还会感到幸福与成就感。
如果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注意了以上五个方面,那么就不会发愁自己的人缘会不好,朋友会不多。
3.相互体谅是保持友谊的桥梁
理解是友谊的纽带,是沟通的桥梁。
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思维方式及文化水平等不同,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个人有个人的标准。虽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能成为朋友的人,并不代表在所有事情上的观点都相同,要想友好相处,就要用包容谅解的心态进行沟通,才能让彼此的友谊之树常绿。
小柔和晶晶是同事,也是多年的好朋友,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兴趣,那就是喜欢读书。可最近她们却因为读书,伤了以前的感情。
事情是这样,小柔喜爱三毛的作品,而晶晶却迷恋金庸的小说。两人对此表现出不同的见解,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小柔却对晶晶冷嘲热讽,把金庸的小说抨击得体无完肤,并力劝晶晶转变读书兴趣。晶晶很不服气,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小柔还谈过一个对象,两人开始谈得很融洽,但后来在谈到对未来新房布置时,就闹僵了。原因是小柔要她的男友在所有的见解与审美观上与她保持完全的一致。如果男友表示异议,她就认为对方古怪,不可理解。正是由于小柔抱着这样一种不愿理解人的宗旨,使她在交友与恋爱上不断受挫,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失去了友谊和爱情。
要知道,没有谁愿意找一个过分挑剔的人作为自己的盟友;也没有人愿与一个只顾自己想法,而不许他人有想法的人结成终身伴侣。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交,历史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遗风”。这里面揭示了交友的许多真谛,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的理解。
不理解他人,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强调他人的言行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吻合,这不但是办不到的,同时,还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朋友,让人生失去很多乐趣。
4.理解和尊重是朋友间沟通的基础
交朋友的两个人如果都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为自己着想,希望对方多为自己付出,那么这种朋友关系必然不会长久。朋友间要保持良好的友谊,就需要相互的理解,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每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都离不开朋友。无论是过去的知己,还是现在的新朋友,他们都会在你遇到困难时,在不同方面为你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你也要根据朋友不同的需要为他们付出,只有彼此“礼尚往来”才能使友谊关系坚如磐石。如果不了解朋友的心,也不认真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双方关系的正常发展。
杨阳和圆圆是多年的好朋友,但是双方却缺乏深入的了解,原因是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没有试着去真正聆听和了解对方。
在杨阳生日那天,圆圆想表示一下心意,却不知道杨阳究竟喜欢什么,便买了一般女孩子钟爱的“娃娃狗”。
杨阳收到礼物后,不仅高兴不起来,相反感到很遗憾。这是因为对方与自己相识多年,竟不知自己平时根本不喜欢毛绒玩具,但碍于情面只好接受了。
杨阳和圆圆之间也许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朋友贵在“知心”,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如果一味地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对方的感受,那么双方的交往就会变得越来越暗淡。
当两个朋友在谈话时,为了有效参与讨论而又不会起反作用,你首先要认真地聆听他的想法和观点,并以此为基础作出回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相应地提问,当然进行提问时也要适时酌情,以便更好地了解对方。朋友间以这种方式进行沟通,就会形成一个彼此尊重的氛围,沟通也会变得轻松而有意义。
朋友间的沟通中切忌使用含混不清的言辞,这可能造成对方不知所云,从而无法准确地理解你的真实想法。与朋友沟通时言辞要清晰,有明确易懂的含义或观点,就能大大减少误解。
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从而使你与朋友的关系出现紧张状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采取冷静解决问题的对策,试着做一个成熟的思考者,先让自己降温,冷静自己的头脑。待双方的情绪平息后,再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请教对方为什么会得出那样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维持彼此间的友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你也一定要尊重对方,不要将自己的爱好或习惯强加在对方身上。在你的心中应该明白自己朋友的为人、性格和喜好等,知道了这些在交往中就要尊重对方的这些习惯。
当你与朋友相处时,要时刻想着维护朋友的利益,尊重他作出的决定。如果朋友间彼此互不相让,就不会出现有效的沟通。说些诸如“你的做法很不对”、“为什么你那么笨”之类不尊重朋友的话,结果必然是彼此之间慢慢地疏远,甚至分道扬镳。
朋友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是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要对朋友无礼,因为那样容易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朋友间只要能够相互尊重,就能和谐愉快地相处,并长期保持彼此的友谊。
美国总统罗斯福听说他朋友的心爱之物被小偷盗去了,便写信安慰道;亲爱的朋友,听说一个没头的苍蝇顺手拿走了一些你心爱的物品,我深表同情。
罗斯福的朋友在回信中写道:庆幸的是,他只偷了一些与我生命无关的东西,并没有伤到我一根毫毛,同时值得庆祝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充分理解朋友的苦衷,善解人意地用合适的话去安慰他,会让一段很平淡的友谊瞬间升温。真情的释放让他感到你在任何时候都会支持他,与他同患难,使他在心中产生友爱之心、感激之情。
总之,朋友之间和谐长久的友谊,需要双方用心去维护。真正的友谊不是矫揉造作地黏在一起,更不是只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而是两颗真诚之心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5.以诚相待才有知己
如果要想得到知心的朋友,首先就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要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信任和友爱。
以诚待人,往往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从而赢得朋友。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真心相待的朋友,是很值得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与明友交往和沟通,要坦**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就要及时地指出,并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人都不喜欢被批评,但意识到批评者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时,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得到发展。但是,以诚待人,应当在你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不仅朋友没交到,还会落得被欺骗的下场。
自古以来,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境界。掌握此法,便掌握了为人处世交际的分寸。交友是人际沟通的一部分,同样要讲中庸,既要“淡而不厌”,也要“简而文”,“温而理”,即简略而文雅,温和且合情理。
历来人们都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些真诚,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很多人交朋友都是为求得心灵的沟通。人除了物质,还有意识和精神,吃饱喝足,就要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感,而这时候,朋友间的交流就派上了用场。无论是情感隐私,还是遭遇,憋在心里,时间久了,便如鲤在喉,不吐不快。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我过古人总结的交友真理。与儒家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个道理。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源远流长。现代人将交友比作花香,有“友谊就像花香,越淡就越持久”,也与古人的交友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份淡然使自己虽与朋友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但是相互的交往一定是真诚的,有了这份真诚,才会经得起淡然的考验。
交朋识友贵在真诚,以诚相待是与朋友沟通的原则之一。真情实意地替朋友分忧解难,也就是在为增强彼此心灵的沟通添砖加瓦,也就是在深化双方的友谊。
6.沟通要有度,距离产生美
友情就像弹簧一样,保持合适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在爱情里,人们都说距离产生美;而在友情里,交朋友也要保持距离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之间也毫不例外。能够成为友好相处的朋友,就要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比如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等,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每个人都有缺点,而且很可能是一些很隐蔽的缺点,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因为,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人就能卸下面具自由的生活,不用伪装自己,也不用过多考虑别人的看法与眼光。因此,即使是交朋友,也要做到保持苦力,不要过深地干涉彼此的生活。
如果两个人离得太近,沟通过了一个正常的度,使对方发现了自己人性的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面,于是,瑕斑影子在喷油心灵里冲突,少许的违背都会使朋友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两个人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从而使友谊根基动摇,再难恢复其原来的面貌。
人的一辈子都在不断地交新朋友,但新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而失去**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必须记住——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离”。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相互吸引的过程,因为你们在太多方面有共识,所以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甚至“一见如故,相识恨晚”。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无论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再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挑剔对方,从而使友谊不得不结束。
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发生冲突。
“保持距离”就是要做到“亲密有间”,一天到晚在一起,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交朋友,重要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遇到困难时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信任,把自己的一切情感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是一种轻视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所结交的朋友是一个值得信赖、品行端正的人,可以说是你的幸运,万一对方是居心不良、怀有歹意的人而你又没有识破,情况就会变得很复杂。
如果你的朋友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必定会劝告你、开导你不要随便议论他人。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好惹是生非的人,很有可能把你的话传给被你议论的人,从而引起他的怨恨。如果你的朋友用心不良,还会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有意挑起冲突,则很有可能使自己在朋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7.学会处理朋友间的分歧
朋友之间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麻烦”和别扭。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友情断绝,甚至反目相向;如果处理得及时妥善,就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朋友之间有“麻烦”是正常的,而及时妥善处理才是最重要的。
与朋友发生争论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求同”以在争论中提高;“存异”以使不同的观点存在,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争论问题时就是这样。当时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了一本书,马克思认为“很好”,而恩格斯却认为“没有任何价值”,通过反复、友好的争论,马克思终于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则持保留态度。这样求同存异,使各自的意见都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无论怎样都不要正面冲突,而是要以缓和的方式进行,正面冲突容易让双方都下不来台,由争论变为争吵,甚至升级为打骂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朋友间出现争论,必须要做到原则问题可以争论,细枝末节的东西太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这样,在你和朋友间出现争论的机会就少得多。与朋友发生分歧时,朋友之间有时见解殊离,甚至对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1.继续保持忠诚和信任
不要因为双方存在分歧而诋毁朋友,甚至在某些场合还要维护朋友的威信、观点,帮他说话。要依然相信朋友的优良品质。
2.暂时拉开距离
尽量使双方的分歧处在一个“冷冻”状态,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从而,避免分歧继续扩大。
3.保持平等和尊重
不要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朋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持自己百分之百正确的态度,即使对方的确错了,他也会感觉你对他不够尊重,而产生逆反心理。
4.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时间越久,分歧的副作用越大。如果不让分歧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之间,那么就要积极地想办法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与朋友关系闹僵时,也是两人友情的考验。建立朋友关系不易,不能因为一点小别扭,就破坏这层关系。处理好了,说明你们之间的友情能经得起风雨考验。与朋友闹僵时,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保持冷静。让自己激动的情绪稳定下来。只有冷静才有可能理智,才能客观地、实际地去修好。如果在气头上,就要暂时回避一下,不要贸然行事。
(2)主动自我反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自己在朋友关系上的责任,不推诿,不放大,对的坚持,错的改正。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不要得过且过、宽容和放纵。
(3)不翻旧账。不论闹僵的原因是什么,予以谅解,不可在这些细节小事上争个你输我赢,不翻旧账,不揭人短,要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的气度。
(4)积极修补关系。一般说来闹僵的责任往往是双方的,自己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去与朋友和好。在朋友之间采取主动,不但不会失面子,反而显得更为大度和宽容。同时,主动会使朋友感动,更加有利于对成见的消除,继而扪心自问或自责,使重修旧好立见成效。
正所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你站的更高,看得更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朋友之间的那些不快和误解是微不足道的,你也会为当初的斤斤计较而惭愧。
8.不要“透支”友情
朋友之间是要互相帮助的,但要是事事都求朋友,最后难免会把那点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友情“透支”光,从而最终失去这个朋友。
在与朋友交往中,我们都要互相帮助,今日他来求你,明日你还会去求他,友谊就是在这一来一去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当然,友谊里我们需要舍得,舍是一种帮助,而得是一种求助。在这中间你要把握好尺度,才能让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如果不小心得的太多而“透支”了,那可就不像信用卡那样还了利息就好了,搞不好还会赔上珍贵的友谊。
小李和小张一直是好朋友。但过了10年后,小张成了一个有钱人。而小李却仍然两袖清风。小李是好吃懒做的类型,大钱赚不来,小钱又懒得去赚,还经常喝酒赌博,日子拮据也不奇怪。
一次小李管小张借钱,小张二话没说就借给他一笔。
但是,后来就越来越复杂,小李打麻将总是输得一干二净,还会欠下一屁股债,他就去找小张“帮”他,小张就总给他钱。情况越演越烈,因为有“靠山”,小李在赚钱上更加“不屑一顾”,在赌博上也越加变本加厉,在小张那借的钱也越来越多,他的日子也越过越差劲,老婆孩子都走了。
这一来二去的,小张的老婆不高兴了,她算了算这两年多来的账,小李在这拿的钱可以买一个房子了,小张心里也开始不舒服。后来小李再来借钱小张就找理由拒绝了,小李心里也不是滋味,认为小张嫌他穷,觉得小张真是不够朋友。
后来,这十几年的友谊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有人说这都是钱惹的祸,但你仔细想一想这跟钱并没有多大关系,根源就在于这两个人在友情里没有处理好舍与得的分寸。一个人得的太多,方式又太过分,另一个人舍也舍的有问题。人们常说得好,帮朋友,帮急不帮穷,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总结的经验,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朋友交往中,最好要用情来帮人,用钱来救急,而不是一味地用钱来“施舍”。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用钱来“施舍”很容易让朋友误会正有人在贬踏他的尊严,难免会产生不服、忌妒、自卑的心理,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很可能将好朋友的身份变成了仇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没有马高凳短的时候,人活在世上,总会需要别人的帮忙。一则是要明白,需要别人帮忙是难免的,但谁又能帮别人一辈子,谁又能一辈子都靠别人帮忙过活呢?一个会办事的人是不会每件事都求朋友帮忙的。
要知道事物的发展在于内因,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只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过程,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事物本身。朋友其实就像“消防队员”,只有在你遇到紧急情况时你才可求助他们,而自己能办到的还是要靠自己。朋友不是你的影子,随时随地地跟着你;朋友不是你的老师,发现你有错误就能及时指出,有问必答;朋友不是你的父母,可以无私地包容你的一切;朋友能做的,只是在你有困难而他们能帮得上忙时,伸手拉你一把。
请记住,朋友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朋友是“消防队员”,只可用来“救急”不可“救穷”。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如何利用朋友资源,何时应该请求朋友的帮助;二是指应如何帮助朋友,有求必应说的是天神,而非朋友。
聪明的人应当明白,朋友是一笔珍贵的资源,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救急不救穷,不只限于金钱方面,而是指帮朋友时,应该给朋友一根拐杖,让他自己站立起来,而不是一直扶着他。小时候,小孩学走路,父母不是一直用手牵着他们,而是在他们要摔倒时,赶紧上来扶一把,做朋友也应如此。
即使你们是很好的朋友,你也不可事事都向朋友求助,事事都想在朋友那里“得”一点。朋友间步不了舍得,但这舍与得,你都要把握好分寸,该舍的时候舍,该得的时候得。
9.与朋友沟通的禁忌
友谊是牢固的,也是脆弱的,它是经不起过多的风雨,而是需要你精心地呵护。如果要想与朋友保持牢固的友谊,那么就千万不要触犯了沟通的禁忌。
人们在与朋友交往时常常产生这样的想法,认为好朋友之间无需繁文缛节,而是越简单越好,太多的讲究显得太外道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朋友关系的存续应该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不能有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朋友之间,志趣相投则交,反之则断。
1.对朋友不要过于随便
再亲密的朋友,也不能随便过头。如果随便过头,维持友谊的默契和平街将被打破。因此,好朋友之间也要客气有礼,这样才不至于伤了面子或伤了和气。
朋友之间客气些,双方就都不会轻易跨越对方的禁区。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引起隔阂冲突。如果事出偶然,还好解决些,一旦形成惯性,那么双方必定会发生不愉快,从而导致朋友关系疏远,友谊的淡化甚至恶化。
所以说,好朋友之间也要讲究必要的客套,这才是交友之道。
2.对他人不要过于苛求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有缺点。既然自己谁都免不了有不足之处,就不要对他人苛求,更不能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那样,不仅不能达到愿望,相反还会造成双方关系紧张。
“不轻易指责别人”用在现代社会,也可以理解为“不苛求别人”,我们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能做到某些事,以及达到某些目标,那么又怎么能去苛求他人呢?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投之以桃,才能报之以李,要想赢得真正的友谊,首先要能够宽以待人,这样对方才不会对我们刻薄。
3.与朋友交往的误区
要想与朋友间保持长久友谊,就要尽量少犯错误,尽量避免踏入与朋友交往的误区。
(1)朋友之物不可动。即使你与朋友间的关系再好,也不能乱动朋友之物,朋友之间也是分彼此的。
朋友之物,不经许可绝不擅用,如果动了,一次两次朋友可能会碍于情面,不好说你。但是,时间长了朋友就会产生厌恶、防范的心理,这自然而然影响到双方的友谊。
(2)不拘小节要不得。对朋友,也应该谈吐大方,而不矫揉造作。如果在朋友面前不拘小节、不自制,将会使对方感到你粗俗厌恶,从而对你产生轻蔑、反感。
有些人和朋友相聚时,容易忘乎所以、信口雌黄,在朋友言语时肆意打断,讥讽嘲弄,或顾盼东西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再亲密的朋友也会觉得你缺少风度和修养,难免对你产生轻蔑之感。所以,在朋友面前应自然而不失自重。
(3)没有信用伤友情。朋友之间没有信用,就会使人认为你不可信赖,甚至因此与你停止交往。一些无关紧要的承诺,如果你总是不能很好地履行,就会使朋友无法相信你。
有时候,朋友之求你可能习惯性地想都不想就爽快应承,可由于无法完成所求之事,所以常常失信。对于这些“失信”的行为,你可能认为朋友间能够理解。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假如你经常让朋友扫兴、失望,即使他们不当面指责你,也会在心里责怪你,认为你是个逢场作戏、不守信用的人,从此就会避开你、远离你。所以说,与朋友交往一定要重信守诺。
(4)不识时务惹人烦。去朋友家拜访时,若遇上朋友正在读书学习,或正在接待重要客人,千万不要自恃挚友,就不分时间场合夸夸其谈、喧宾夺主,如果是这样朋友肯定会感到厌烦,认为你太没有教养、不识时务,从此会避开你。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顾及场合,并根据情况做合适的选择,不要让对方对你产生反感。
(5)讥笑朋友易伤人。有些人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自己,不惜将朋友的短处拿出来作笑料,乱用尖刻词语,尽情挖苦、嘲笑、讽刺对方,以博众人的大笑。结果,一时的欢乐换来的结果却是得罪朋友、失去友谊。所以,朋友相处,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千万不能乱讥笑朋友。
(6)朋友之劝多采纳。朋友之间要互相取长补短,只要是好的意见就要充分采纳。如果总是自作聪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轻视朋友的提议,必然会伤到朋友对你的感情。
不管怎么说,朋友的提议是好意,而你却不领情,这就使对方认为你没有把他放在眼中,从而对你渐渐疏远。换个角度来说,多听朋友劝也没坏处,再聪明的人,也有疏忽的时候,而多一个人,看事情就会透彻些,策略就会高明些。所以,你在遇到问题时,应多多征求朋友的意见。
10.朋友贵在交心
表达友情的方式很多,但虚情假意不会长久。真正的友谊,要献出自己的真诚,以心换心。此原则同样适用于朋友之间的沟通和谈话。
结交知己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和难事。鲁迅先生说过,“交知己仅有一般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因此,除了一般的交友方法外,特别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用诚心换好友
交友贵在真诚,结交知己更是如此。知己的特点之一是彼此心心相印。结交知己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扉向对方敞开,让他了解你,看到你的心,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感情的共鸣。如果你对朋友有所保留,感情半露,叫人家琢磨不定,这就很难建立起交友的起码基础——信赖。没有信赖,自然对方不会对你敞开心灵,也就谈不上心心相印。因此,直言不讳、坦诚相见是交知己的前提,比如马克思与海涅就是这样的知己。1843年底,海涅流亡到巴黎,结识了马克思。两人虽然相差20多岁,却成了忘年交。海涅几乎每天都要和马克思夫妇见面,向他们朗诵自己的诗作,听取他们的批评意见,一起字斟句酌,共同修改。马克思十分关心海涅的创作,也极慎重地批评他政治上的弱点,他们直言不讳。在马克思的影响下,海涅写出了著名的诗篇《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并由马克思发表在他主持的《前进报》上。他们的友谊就达到了心心相印的程度。海涅写道:毕竟我们只要三言两语就可以相互了解。后来,马克思被驱逐出巴黎,临行前,他写信给海涅“离开您是我最痛苦的事,我真想把您一起装进我的行李中去。”由此可见,他们的友谊达到了知己的程度。
2.情投意合原则
大凡知己,都是情感上互相寄托,休戚与共;在思想上,互吐心曲,互相信赖;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密切协同;在生活中,互相关照,患难相依。总之,只有情投,才能意合。
3.患难与共原则
知己必定是患难与共的朋友。事实上,只有在各种危险、困境、风浪和考验中,人们才能够认识并得到知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知己的又一特征。人生的许多知己就是在共同的命运和战斗历程中获得的。大剧作家易卜生在当学徒时结交了一位青年朋友叫施勒路德,视为知己。当易卜生因剧本到处碰壁、异常苦恼时,施勒路德自告奋勇地寻找出版处,但同样失败。他不死心,为使朋友的书问世,他自己花钱印刷出版,可是出书后买书者寥寥无几。当易卜生感到前途渺茫,心灰意冷时,施勒路德仍坚持不懈地鼓励他、关心他,最终使易卜生从苦闷中解脱出来。闯进了文学青年的圈子,并一步步地成了著名的大戏剧家。显然,易卜生的成功是和施勒路德紧密相连的,是他们风雨兼程、患难与共的结果。
4.严守秘密原则
每个人都有鲜为人知的秘密和不愿公开的私生活。知己间要相互倾心,毫无保留,甚至是自己的隐私,这完全是对朋友高度信赖的表现。因此,为朋友严守秘密也是一条不容忽视的原则,否则,就会将多年的友谊毁于一旦。
当然,这里的秘密并不是指不良之举和违法之事。如果你的知己在这些方面出了问题你则要毫不隐瞒,直言相告,并力劝其改正。这样,朋友才会真正对你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