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聆听,孩子才愿意表达(1 / 1)

在我们身边的家庭中,最常见的场景是父母坐在沙发上,长篇大论地教育孩子,孩子在一旁低头听着。而孩子说,父母听的情形,实在并不多见。父母们难得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工作忙、时间紧只是一种借口,他们的真正想法是:“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复杂的心事,她是我养大的,有什么样的念头我还不清楚吗?”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孩子的心思,有时候真不是大人的“想当然”那么简单。

在一期家庭互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把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请上台,问她:“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女孩认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西洋上空,这时飞机的燃油用完了,你会怎么办?”小女孩想了想说:“我会让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这个答案使现场的观众们笑得东倒西歪,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看她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小家伙。

观众的大笑使小女孩撅起了小嘴,眼睛里也有了泪水,这才使得主持人发觉这个女孩似乎有无限的委屈。于是,主持人又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女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我要去加燃料,我还要回来!我一定要回来!”

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经典故事,如果主持人没有耐心听小女孩把话说完,她又怎么能体会到孩子的真挚和善良呢?如果主持人打断孩子的话,并说:“好了,好了,你这个小家伙!把乘客留在飞机上,自己先逃跑,真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啊!”那么,孩子会觉得多么委屈啊!

很多家长其实也是这样的,他们在听孩子说话时总是不够耐心,有的家长甚至不愿意听孩子讲话,总是打断孩子的倾诉。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然而这样做给亲子关系带来的负面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不愿意与妈妈沟通,有的孩子的性格甚至会变得抑郁内向。

吃完午饭,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喝茶看电视,女儿琪琪忽然皱着眉头说:“妈妈,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名叫林晓。”妈妈眼睛盯在电视上,对女儿的话并没有太在意,随口说道:“是吗?可能她家刚从外地搬来,转学也是正常现象。”琪琪又说:“林晓的运动鞋是新出的款式,特别好看。”妈妈说:“小孩子不比学习的好坏,怎么又比上吃穿了?”琪琪不作声了,噘着嘴坐到了一边。爸爸看到女儿的神色不对,就问她说:“林晓来到你们班里多长时间了,和你们都熟悉了吗?”琪琪这才说出心里话,原来,在班上,琪琪和小丹是最好的朋友,现在林晓来了,小丹天天和林晓在一起玩,琪琪认为自己受到了冷落,内心里很难过。

知道了事情真正的原因,爸爸劝女儿道:“你们现在还小,好朋友就那么有限的几个,其实等以后上中学、上大学、参加工作,不知道要认识多少人,有多少朋友呢?小丹愿意结识新朋友,是一种好现象。再说,她也不是认识了林晓,就不和你玩耍了对不对?大家在一起玩耍才快乐呀!你可以让林晓给你讲讲她原来住的城市的情况,你也领她到校园里去走一走,该有多好!”琪琪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心情也好多了。

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失败、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但有些内向的女孩并不总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述得清清楚楚,她们也许会采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向父母暗示。父母应该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而无暇听她们说话。认真倾听孩子的话,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这样,烦恼很快就会消失,孩子也会恢复快乐。

请记住,家长的爱心和耐心,才能真正打开与孩子的沟通之门。

倾听所表现出的,不只是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理解和支持,还能引导孩子的内心归于平静和从容。给孩子最温暖的爱,不是金钱和物质满足,而是父母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还有同情和赞美。

教养的秘密

如果,孩子说“难过”,你说“别难过”;孩子哭,你说“别哭”;孩子说“紧张”,你说“别紧张”……

你会发现:明明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她却越来越不好受。不管你当时的态度有多好,语气有多温柔。

不理解孩子当时的情感诉求,孩子就不会敞开心扉。

而倾听既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摆脱负面情绪,恢复正常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有足够的注意力,来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正确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