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是非观念,自我控制能力差,通常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上责任意识不足,通常在做错事后不懂得如何道歉。
这时候,一些父母会以强迫的方式逼孩子说“对不起”,但实际上,这样做并不能让孩子完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一位英国妈妈丽莎,她永远不会逼迫孩子去道歉,无论孩子是对还是错。她这种不纠正孩子行为的教育方法在很多家长看来非常不可理解。但据丽莎自己说,这是作为母亲教养孩子最正确的育儿法——不刻意要求女儿跟别人说对不起。
首先要说明的是,丽莎的女儿阿蜜莉雅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小淑女。她非常有礼貌,在邻居中常常获得好评。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个非常善良,绝不会给别人造成伤害的女孩子。
然而有一天,阿蜜莉雅告诉丽莎,她把从教室图书角借来的书给弄丢了,因为图书角的书籍是自由取阅,不需要进行登记的,即使丢了也查不出是谁干的,阿蜜莉雅害怕遭到老师责备,所以没有将这件事告诉老师。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阿蜜莉雅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终日惶惶不安,隔着房门,丽莎都能听到阿蜜莉雅的叹气声。最后,在良心谴责下,阿蜜莉雅将这件事告诉了丽莎。
丽莎听完阿蜜莉雅的话,并没有马上对事情下定论,更没有马上逼迫阿蜜莉雅去跟老师坦白、道歉,反而跟阿蜜莉雅闲聊起来。
丽莎询问阿蜜莉雅最近的心情,阿蜜莉雅垂头丧气地告诉丽莎,说自己非常烦恼,也很内疚。于是,丽莎问阿蜜莉雅,为了让你的心情能变得舒畅,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好?我觉得这才是你要考虑的事,唉声叹气改变不了任何现状。
阿蜜莉雅关上门想了一晚上,第二天她将情况告诉了老师,并表示愿意通过工作进行赔偿。老师欣然应允了。
这事就这样简简单单过去了。丽莎说因为阿蜜莉雅本身就对丢书的事感到无比内疚,所以自己没必要去火上浇油。“她为自己犯下的错承受着痛苦,所以我才问她,为了不让自己痛苦下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让事情变好?我知道她最终还是会选择道歉的,所以不会刻意去逼迫她做这样的事。”
丽莎的教子手段很新奇,但又在情理之中。一个孩子如果被逼迫着去道歉,哪怕他暂时低头了,也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倒不如让孩子自觉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丽莎的方法其实很值得我们借鉴,当女儿犯错时,我们不妨分阶段引导孩子主动去道歉,这样既能够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有什么影响,也能够让她学会如何补救自己的过失:
首先,当孩子做错事时,譬如与小伙伴吵架,先不要急着让孩子去道歉,先让她平静下来。如果在孩子愤怒时强迫她去道歉,很有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待孩子平静下来以后,父母以平和的语气和她讨论刚才发生的事情,并回顾孩子曾经受到伤害的情景,让孩子感同身受,问她:“还记得上次苗苗冲你发脾气,你很生气很伤心吗?刚才你那样对乐乐,她现在也一定很伤心呢。”让孩子明白她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这能激起孩子的愧疚心理,使她在将来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能做出更好的处理。
接下来,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想出补救错误的方法。比如,可以问孩子:“如果下次再发生那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让孩子自己想出合适的方法远比父母的说教效果更好。
教养的秘密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首先应该明白,让孩子说“对不起”,其意义不只在于道歉,而是让她学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孩子有时会抗拒道歉,这是因为她需要一种认可——尽管我做错了事,但我并不是坏孩子,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