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引来的无妄之灾(1 / 1)

三国绝对很有趣 李飞 453 字 2个月前

汉灵帝去世后,董卓专权,因为知道蔡邕的名气很大,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自己有病,不肯去。董卓知道后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不过是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董卓虽然粗鄙残暴,但对蔡邕很敬重。三天之内,就把蔡邕连续提升到了尚书的位置上。

董卓很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一遇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话很少为董卓采纳,他对堂弟蔡谷说:“董公性格刚烈而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易达到,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怎么样?”蔡谷说:“您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这样,想躲起来,难啊!”蔡邕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座上,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窃国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同仇敌忾,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你和逆贼有什么两样!”然后不由分说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

太尉马日磾听说后,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

王允反驳道:“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最终死在了狱里。

其实,王允当时也后悔了,想阻止行刑,却来不及了。蔡邕死后,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落泪的。郑玄听闻蔡邕的死讯后,仰天长叹:“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