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清高骨,屡屡受构陷(1 / 1)

三国绝对很有趣 李飞 721 字 2个月前

蔡邕,字伯喈,生于汉末,死于三国之初。他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擅长写小赋,他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四百多首,由他的女儿蔡文姬在曹操的帮助下,默写下来,才得以流传。

蔡邕的父亲蔡棱性情孤傲,不合流俗,与世事格格不入,还没来得及被征召举荐就去世了。蔡邕对寡母非常孝顺,母亲病了三年,三年中他从没有解衣而眠,连续七十天没有躺到**睡一个完整觉。母亲去世以后,蔡邕就在墓地旁边搭建了庐棚,为母亲守孝。

蔡邕所学广泛,喜好诗文、术数、天文、书法,擅长音乐,他内心清高,不愿和当权者结交。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权不法,听说蔡邕的琴弹得好,于是告诉桓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他启程。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假称生病,返回家中。

蔡邕在家里无所事事,品玩古董,不与时人来往。受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设疑自通的启发,于是汲取百家之言,肯定其中正确的而纠正不对的,创作了《释诲》来警惕和自勉。

建宁三年,他为司徒桥元管理府邸,桥元非常敬重他。被任命为郎中,在东观校勘书籍,又任议郎。

蔡邕认为,当时流传下来的经传典籍,被误读、误写、误解的地方非常多,因此向汉灵帝奏请订正“六经”,灵帝应允。于是蔡邕亲自在碑上书写,并让工匠认真雕刻,把这些石碑都立在太学的门外。从此,后来的儒生、学者都把这个当作典范。

当时,灾异变故的事情多有发生,百姓惊慌,帝王疑虑。灵帝于是特诏询问蔡邕:“近来灾异变故的发生,不知是什么罪咎引起的。朝廷焦急,朕心里也害怕。访问群公卿士,想听到一些忠言,他们都守口如瓶,不肯尽心。因为你经学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问你,你应该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诺诺,或者怀疑恐惧。全按经述对答,为了保密,要用皂囊封上。”

蔡邕于是上奏,认为妇人、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弹劾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举荐廷尉郭禧、光禄大夫桥玄、前任太尉刘宠,认为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并在结尾处写道:“君臣之间如果行事不保密,那么对皇上来说,以后要警戒泄密的过失,对下臣来说就会有杀身之祸。还望皇上把臣的奏章放好,不要让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人受到奸佞小人的谮害。”

灵帝在看了奏章后很是感慨,在起身如厕时,奏章被曹节在后偷看,就向左右的人泄露了全部内容,致使事情泄露。中常侍程璜马上让人写匿名信诬告蔡邕,蔡邕随即被打入洛阳大牢,以他的奏章中有大不敬,被判弃市。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罪,为他求情。汉灵帝也进一步斟酌蔡邕的奏章,下诏免去他的死罪,但他和他的家人要受剃发、戴枷的刑罚流放北方。中常侍程璜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义节感动,没有服从程璜的命令,蔡邕才免一死。

蔡邕在东观的时候,曾与卢植、韩说等修撰《东观汉记》,后来遭遇变故,书稿没来得及完成就流离失所。他因此上书所著的《十意》——《律历意》《礼意》《乐意》《郊祀意》《天文意》《车服意》,按条目分好,连续写在奏章的空白处,灵帝爱怜蔡邕的才高,正好在第二年大赦,于是赦免蔡邕,准许他返回原籍,蔡邕自从放逐到被赦免,历时九个月。

蔡邕正准备启程回郡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酒喝足后,王智起身劝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来很娇贵,丢了面子为宾客所嘲笑,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也敢轻侮我!”蔡邕拂袖而出。王智非常恨他,于是密告蔡邕心怀怨望,诽谤朝廷。灵帝宠幸的人也都诬陷他,蔡邕害怕无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