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别我三日,当刮目相待(1 / 1)

三国绝对很有趣 李飞 959 字 2个月前

吕蒙年少时跟着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长到十五六岁时,吕蒙开始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答应。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到老虎洞中去,怎会捉到小老虎呢?”母亲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吕蒙能听人言,敏而好学。他在孙权掌管江东以后,逐渐得到重用。有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这是十分有收效的妙方。”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因为吕蒙是个武夫,对他有些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看望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对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他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境地!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

吕蒙这个人心胸坦**、公私分明,他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但吕蒙并不怨恨。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了蔡遗。孙权见他不计前嫌,十分高兴,笑着对他说:“你想要做祁奚吗?”于是任用了蔡遗。

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不但经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而且不时违犯孙权的命令。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像甘宁这样的大将难得,对于他的一些小毛病应该容忍。”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后来,甘宁果然为东吴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后来,甘宁厨房下一个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将其藏匿起来。等到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他。可是刚回到船上,甘宁就叫人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杀。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孙权)待你像亲兄弟,托付你以大事,怎么能因为私怒攻杀甘宁?你杀了甘宁,就算至尊不问,这也不是你当臣子的该做的事情。”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道:“兴霸,咱妈叫你回家吃饭,快点上来!”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是我有负于你。”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白衣渡江,是吕蒙军旅生涯最辉煌的一次战役,也是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

关羽水淹七军后,威震华夏,一是有些得意忘形;二是确实需要粮饷,就抢了东吴在湘关的粮仓。孙权立即回应,战争就此爆发了。

吕蒙带兵来到浔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船舱里。在甲板上摇橹、扬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带甲胄(使白衣摇橹),把自己装扮成商人,沿着长江向江陵进发,沿途关羽的巡哨都没有引起警觉,反而所有的岗哨包括站岗的军士都被“尽收缚之”。由此可见,关羽对吕蒙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竟一无所知。

关羽抢完粮回师的时候,还是有数万人的战斗力量的,比起东吴投入的兵力,要强很多。但是就在回荆州的一路上,吕蒙让荆州兵的家人各自写信给随关羽出征的亲人。关羽北伐已近一年,战斗地带是洪涝重灾区,士兵早已思乡情重,此时便如当年四面楚歌的项羽军,关羽的部队早就没有了斗志,溃如鸟兽,而关羽也因此无奈走麦城。

麦城属零陵,关羽退到麦城后,伪称投降,被吴范看破。吕蒙遂派潘璋断关羽的后路,果然在临沮截杀了关羽。

吕蒙在小说中的形象与史实相类,《三国演义》未因尊崇关羽而抹杀吕蒙的军事才能,但却因此成了谋杀蜀汉大将关羽的元凶,而在作者“拥刘抑曹”的思想笼罩下被编造了一个“因关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场,这显然是荒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