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活得强悍,死得憋屈(1 / 1)

三国绝对很有趣 李飞 563 字 2个月前

张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很会带兵打仗。他的主要职责是指挥一支五万人左右的精锐部队,作为魏国的战略预备队,在魏吴和魏蜀之间奔波,负责增援。

张郃是个让刘备和诸葛亮非常头疼的人物。

当初,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曹操降服张鲁后,挥师而返,留张郃与夏侯渊镇守汉中,抵挡刘备。张郃领兵收服了巴东和巴西两郡,将两郡百姓全部迁徙到汉中。古时候,人口就意味着兵源和税收,一个武将有这样的战略眼光,非常难得。后来,刘备率万余精兵,分十部,借着夜色的掩护袭击张郃,无功而返。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与张郃相遇在街亭,张郃断了马谡的取水之道,并且大举进击,大破马谡军,直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这一战,对蜀国的影响非常大。诸葛亮不仅失了街亭,进退失据,而且,第一次北伐,魏国防备不周,经此一役,魏国做了针对性防御,诸葛亮北伐的难度大增,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

张郃不仅富有谋略,而且料人如神,尤其对诸葛亮的作战套路,摸得相当清楚。

诸葛亮二出祁山,猛攻陈仓。魏明帝曹叡急招张郃统兵,亲自设下酒宴为张郃送行。曹叡派遣三万士兵以及武卫、虎贲两营的勇士护卫张郃,还问张郃:“等将军到了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占领了陈仓?”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不会携带太多的粮草,不能久攻,就回答说:“估计臣还没到前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臣屈指计算,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张郃昼夜行军到达南郑,果然,诸葛亮久攻不下,自行撤退了。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郃对诸葛亮的作战方式、作战习惯、作战部署非常了解,可以说,是少有的让诸葛亮都非常忌惮的将领。

可惜,由于职务所限,张郃总是归他人节制,因而限制了其才能的发挥,也导致他最终的悲剧。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虽然在战术上获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刘禅听信谗言下令退兵,以及粮草匮乏等原因,无法继续作战,最终被迫撤退。司马懿命张郃追击诸葛亮,张郃明确反对:归师勿遏(孙子曰:“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但贯知兵事的司马懿这次却根本不听张郃的建议,强令张郃亲自去追,结果,果如张郃所料,诸葛亮早有埋伏,张郃被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右膝,阵亡。

张郃之死,很多人认为是司马懿故意为之,是为后来的司马代魏除去一大障碍,做好铺垫。当然,这只是后世的推测。

由于最终的胜利,也由于对司马懿的忌惮,魏明帝最终也没有再追责。司马懿在此战中并不高明,失误不少,还折了大将张郃,却依旧得到厚赏。不过,张郃之死着实令魏明帝悲痛不已。“帝惜郃,临朝而叹曰:‘蜀未平而郃死,将之若何!’”司空陈群曰:“郃诚良将,国所依也。”由这段对话可见,张郃被明帝和重臣们视为国之支柱,他的死,是魏国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