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还是决定了成败(1 / 1)

三国绝对很有趣 李飞 597 字 2个月前

孙权称吴王的时候,曾有人建议让张昭当丞相,但孙权不买账,任命资历远比张昭低的孙邵为相,孙邵因病去世后,孙权又让顾雍出任丞相之职。张昭这个两朝元老、东吴重臣终其一生始终与丞相之位无缘,晚年甚至一度辞了职,赋闲在家。

张昭的官场失意,应该说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这个人心胸狭隘、气量太小,因而不能服众。

比如说,有一次孙权大宴群臣,让诸葛恪为大家敬酒。诸葛恪依命向大臣们一一敬酒。敬到张昭时,张昭已醉推辞不喝,而诸葛恪依然再劝,张昭不悦道:“这哪里是尊敬老人!”孙权故意给诸葛恪出难题,说:“看你能不能让张公理屈辞穷把酒饮下,不然这杯酒就你喝了。”

于是,诸葛恪对张昭说:“过去师尚父九十岁,还能披坚执锐,领兵作战,不言自己已老。现在,带兵打仗,请您在后,而喝酒吃饭,请您在前,这怎么能说是不敬老呢?”张昭无言以对,只得把酒喝下,但从此就记恨上了诸葛恪。

又一天,孙权和诸葛恪、张昭等大臣在殿中议事,忽然一群鸟飞到殿前,这些鸟头部均为白色。孙权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就问诸葛恪:“你知道这鸟叫什么名字吗?”诸葛恪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鸟叫白头翁。”诸臣中张昭年纪最大,又是一头白发,他以为诸葛恪是在借机取笑自己,就对孙权说:“陛下,诸葛恪在骗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叫白头翁的鸟。如果真有白头翁,那是不是应该有白头母呢?”

诸葛恪立刻反驳道:“鹦母这种鸟,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吧!如果依老将军的话,那一定还有鹦父了,请问老将军能打到这种鸟吗?”张昭顿时无言以对。

因为气量狭小,张昭很难与人搞好关系。甘宁自降吴以后,急于立功,于是请求征黄祖、取刘表,并自请任先锋。孙权觉得可行,准备实施。张昭却不同意,他说:“士兵畏惧胆小,如果军队真的行动,担心会招致动乱。”甘宁不客气地反驳:“国家将萧何的丞相重任托付给你,你坚守职责而担心战乱,为什么还仰慕效法古人呢?”孙权见二人争执,就举杯向甘宁劝酒,并说:“兴霸,现今讨伐的任务,如同这杯酒,就交给你了。你尽管主领赶快谋划,如果保证打败黄祖,那么,凭你的功劳,又何必不满意张长史说的话呢?”孙权虽然为二人解了围,但明显站到了甘宁一边。后来孙权自率大军征黄祖,甘宁为先锋,果然大获全胜,解决了孙策在世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虽吞并刘表未成,但解除了黄祖这一大心病,江东自此在孙权的控制之下。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实际上,东吴众将不服张昭。

张昭之所以不能为相,还由于他的自大。东吴有大才者,首推周瑜,次为鲁肃,而他竟不把鲁肃放在眼里,他说:“鲁肃虽有薄才,可不够谦逊,年纪太轻处世经验不足,难堪大用。”后来证明,鲁肃才堪大用。察人荐才是丞相职责之一,如以张昭为相,对百官必然失察,更不必说揽天下英才辅佐君王了。

想必孙权心知肚明,鉴于以上种种,若是任张昭为相,东吴上下必会君臣离心,四分五裂,所以到最后,张昭也未能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