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不仅料事如神,而且对人性的拿捏可以说相当到位。他深知功高会震主,伴君如伴虎,兔子一死绝,猎狗就得烹的道理。不信?你看文种帮勾践称霸春秋以后,不是被几句话就给赐死了吗?——“你当初给我出了七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三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四条在你那里,你用这四条到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
所以归顺曹操以后,贾诩官做得越大,为人反而越低调。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老部下,却策谋深长,怕曹操猜嫌,所以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若干年后,曹操给他出了个难题。
有一天,曹操问贾诩:“先生,你说我把魏王的位置传给哪个儿子好?”
贾诩假装走神,不说话。
曹操追问:“你咋不说话呢?给个痛快话啊!”
贾诩装傻充愣道:“啊,对不起,对不起,我走神了,我刚才在想袁绍和刘表啊。”
曹操心领神会,微笑不语。
在这场曹家内斗中,才子曹植因为锋芒毕露败下阵来,另一才子杨修因为忘了“疏不间亲”的古训,极尽所能上蹦下跳,导致身首异处。贾诩,顾左右而言他,既不过分掺合,又恰当表明自己的意见,博弈之道玩得相当高明。
又若干年后,曹丕称帝,一登基就让贾诩当上了太尉,晋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七十七岁那年,贾诩以高龄而善终,在血腥的三国时代,着实不容易。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功遂,身退,天之道。”
后世白居易评他:“天下论智计并归贾氏也。”
今人易中天也说他:“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算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