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语(1 / 1)

这世间,有谁能给她安慰?

赖雅去世后漫长的二十几年里,她始终独自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1995年9月,她在洛杉矶的公寓里孤独地逝去。

据说,她离世前穿的衣裳,是一件磨破衣领的赭红色旗袍,犹如她曾经绚烂一时却终于平和散淡的一生。

张爱玲自是张爱玲,摩登也好,寂寥也罢,面对世人,何惧之有?

也许,做最好的自己,恰是她的箴言锦句。

她不问尘事,不媚俗于世,始终如那伶仃孤傲的宋徽宗瘦金体,于浮生一片姹紫嫣红、纸醉金迷中,兀自高贵地静默着。她虽吃五谷杂粮,着明黄的宽袍大袖,却又不谙红尘雾霭,只与清风共婵娟。丧乱的国度,离乱的家庭,她只用那“少年诗赋动江关”的天性文字挥洒自己的才情,从而演绎出一世艳而不悲之美。

素来傲然人前的李碧华,这样形容她:

“‘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但,各个淘古井的人,却又互相看不起,窃笑人家没自己‘真正’领略她的好处,不够了解。对很多读者而言,除了古井,张还是紫禁城里头出租的龙袍凤冠,狐假虎威中的虎,藕断丝连中的藕,炼石补天中的石,群蚁附膻中的膻,闻鸡起舞中的鸡,鹤立鸡群中的鹤……”

晚年张爱玲

如今,在上海的喧嚣繁华里,也有许多怀揣着自恋,摇曳着旗袍的女子,饶是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临水照花人”。

是的,上海这座风华绝代的城,于爱玲,恰是一个长身玉立的女子,早已将她的浓郁气息深掩于体内,时日久长,成了那霭霭红尘里的一抹沉香屑。

“风住尘香花已尽。”

是任谁洗千百遍,也只是浅淡了,却仍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