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蜜糖里成长(1 / 1)

王安忆说:“上海是一个大的舞台,那儿上演着许多故事。”

醇如酒酿的旧上海,更是日日上演着无数绮丽的故事,流溢出万千风情。

上海名媛唐瑛,她的那则故事就隐现其间。

她生于1910年。

彼时,唐家是个富甲一方的“新贵”。父亲唐乃安,是“庚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学生,也是中国第一批留学的西医。归国后,他成为沪上名医,开了一家专门给权贵看病的私人诊所,所交非富即贵。也因此,他狠狠地赚了一些财富,成了彼时上海滩最有资本的西化的贵族。

母亲徐箴,则是昆山著名基督教大家族徐家的小姐,毕业于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与著名教育家吴贻芳女士还是同学。

唐瑛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新式、富足的家庭,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可人儿。粉雕玉琢的她,很得父亲欢喜,于是,家人给她起名——唐瑛。瑛,取《说文》里的玉光之意。

父亲唐乃安是期待她的一生如珠如玉。

从小,唐瑛接受的就是“精英式教育”。唐家是新式家庭,亦是基督教家庭,因此女孩的地位颇高。唐瑛就读的学校是中西女塾,那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贵族女子学校。

父亲唐乃安,是要把她培养成名媛翘楚的。

所以,他对她的教育是严苛的,亦是不吝惜成本的。除了上贵族学校,他还专门请了私人教师来家里教她学习舞蹈、戏曲、英文等。

从衣食住行到谈吐举止,唐瑛都接受了严苛的训练。

父亲说过的,这是进入上流社会的筹码。

唐家的生活,亦是考究的。

“当时,家里光厨师就养了四个,一对扬州夫妻做中式点心,一个厨师做西式点心,一个厨师做大菜。”(唐二小姐、唐瑛之妹唐薇红之语)

这样的唐家,听起来精致奢华,然而,于其间长大的人,却如苦行僧一般。

纵有美食当前,她的身材是要天天量的,衣服是要月月修的。

据说,她有严苛的饮食规矩,几点吃早餐,几点吃午餐,几点下午茶,几点吃晚餐,有着详细、精准的时间表。

每一餐,都是严格按照营养科学均衡搭配的。

吃饭时,亦有严苛的礼仪:不能玩弄碗筷等餐具,不能边吃边说,汤如果太烫,也不能用嘴去吹……

若要成为出类拔萃的名媛,若要在上流社会成为翘楚,这是最基本的修炼。

年轻时的唐瑛

美人,可不是只天生丽质就好。

透过历史的光影,我们看到一个在蜜糖里长成、“金玉翡翠”般精致摇曳的她:白净的肌肤,标致的鹅蛋脸,弯弯的柳叶细眉,一双墨黑的眸子,秀气挺直的鼻梁,红润的樱桃小嘴,盈盈一握的杨柳小蛮腰,嗓音甜美又长袖善舞,秀外慧中又风姿绰约。

她是精致、时尚、优雅的,一踏入名媛圈,即艳压群芳,成为那时最耀眼的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