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疾风起,轻易不言弃(1 / 1)

离婚后,她如鲸向海,如鸟归巢,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独立坚忍。

不是没有艰辛困苦,起初也是历尽磨难。

那时,为了生计,她是整天出入当铺的,什么衣服、首饰之类的都一一典当,来应付生活的开支。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只会坐吃山空。她想起自己略擅长经商,于是,多方筹集资金后,她大胆地创办了群益纱管厂。

彼时,她可是上海女子创办工厂的第一人。

只是,那是个乱世,眼看着生意兴隆红火起来,一场战争爆发,厂房就毁于炮火之中。

一切都化为灰烬。

这时,夏之时还落井下石地写信来羞辱她。

他原意是想尽办法让她回到自己身边,却不知,迂腐的他早已没办法赶上开明独立的她了。他们早已不是同一类人,诚如她所说的:“你认为的‘爱’,我再也接受不了。情意不投,对事物的见解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大家再生活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徒增痛苦罢了。”

“不成功便成仁”,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为了给双亲筹钱治病,为了生活,她并没有气馁,而是再次勇猛上路。

她把孩子们送去寄宿学校,自己没日没夜地苦干,产品销量虽不好,却还能勉强维持生计。恰这时,房东带着一批准备投资入股的华侨来参观,其间有个叫陈清泉的菲律宾华侨,见了她之后对她至为钦佩。

他感念她的勇敢,亦钦佩她的坚韧,决定帮助她,并欲带她回自己的厦门老家筹款。

事情貌似有了转机。接下来,却发生了一系列更不幸的事情:先是她因发表过抗日言论,被租界探子陷害入狱,四个月后才被营救出来;接着,母亲去世,父亲病重。

这一年,真是多事之秋啊!

这世间应有否极泰来吧!

四川人李嵩高,听闻她的事迹,钦佩她是女中豪杰,于是,非要送来2000块钱,让她东山再起。

起初,她是拒绝的。

不过,在李嵩高的诚恳说服下,她终于接受了这笔义助,并且排除众议再次创业。

这一次,她开的是一家川菜馆。此菜馆,即后来名震江湖的锦江饭店的前身。

那是1935年3月,位于华格臬路的“锦江小餐”正式开张。

一开业,生意就红火起来,每日里顾客络绎不绝。

她特别注重菜馆的视觉呈现,最初创办之时,从店名到店徽,从选址到店面装修,都倾注了她的无限心思。另外,她还请来四川地道的掌勺师傅,又将考究的东西方美学运用其中……

菜馆,就此靠美味、靠颜值惊艳于当时的上海滩。

彼时,杜月笙、黄金荣等皆成了锦江的常客,南京政要和上海军政界人物也纷纷成为其座上客。

有些人的脊梁是不会被压垮的,总能于坚忍中,让希望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生根发芽。

一如董竹君。

想象一下当年世情,怎一个“乱”字可形容。

黑帮、军阀、战事,无论哪一样落到一个女人头上都是灭顶之灾。

不过,她始终谨记以德服人这理,并且也这么做了。

故而,黑白两道都钦佩她一介女流的果敢、坚强。

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正是她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