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说到项羽自恃出生贵族,非常看重“道义”,从道德上约束自己,不愿落下杀害义兄刘邦的骂名,他封刘邦为汉王,裁撤了刘邦的兵力,又让另外的三个秦国本地人帮忙看守着,让他们窝里起哄,然后再设法收拾。更何况,他掌握着刘邦的妻儿老小,随时可以要挟刘邦。
他的计划很完美,却有个最大的漏洞,那就是刘邦西进以来,不断收获的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怎么就忘记了呢?
项羽领着军队,用车子载着美女和财宝,浩浩****离开了咸阳,临走前,放了一把大火,把秦王宫和阿房宫都烧了。
刘邦得知连连顿足:“项羽这个二愣子,那么好的皇宫,怎么就烧掉了呢?你不要,可以留给我啊!”
项羽一走,韩信并没有跟着走,投到刘邦手下夏侯婴的帐下,担任一个负责接待的小官。
我们现在来聊聊韩信,韩信是淮阴人,出身于平民家庭,他的经历和刘邦非常相似,也是好吃懒做吃闲饭的人,只是不喜欢赌博玩女人。他母亲死后,选了一块四周平旷的高地葬了母亲,在坟地旁建茅庐守孝(有传说他就是在这个时候得到神人传授兵法)。他守完孝之后就到处混吃混喝,有时候甚至沿街要饭。一天,他带着剑在街上走,被一个无赖拦住,给了连个选择:要么杀人,要么钻胯。
韩信二话不说,直接一招恶狗出洞钻了过去。项梁起兵后,韩信前去投靠,项梁被杀,韩信成为项羽帐下的“郎中”,负责警卫工作,他多次向项羽献策,均未被重视。在鸿门宴上,他见到刘邦,觉得刘邦才是英主。于是趁项羽东还,投到了夏侯婴那里。
刘邦带着三万兵马,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在章邯他们三人的监视下,去封地上任了。
项羽并不知道,其实刘邦已经和张良定下了“养其民以致贤人,收巴蜀定三秦,后图天下”的政略。
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有暗中定下了称霸中原的宏图,而项羽还在想着光宗耀祖,定都彭城,两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由于刘邦在秦国的地盘上深得民心,所以他到哪里去,很多人愿意拖家带口地跟随,他的队伍一路上不断有人加入,到最后居然超过了十万人。
张良是韩国人,表示回去辅佐韩王,另外沿途替刘邦物色能人贤士。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两人挥泪而别。
按张良的计划,为了让项羽相信刘邦不会起二心,等刘邦的军队走完之后,他让人烧掉了栈道,表示刘邦不回来了。
项羽得知后,还乐呵呵地对范增说:“怎么样?我让他往西,他不敢往东!在巴蜀那块深山老林中,他能翻得起多大的浪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刘邦很明白,项羽却主动放弃了。一句话:小年轻干不过老狐狸。
到了封地之后,刘邦令萧何为丞相,主管一切军政要务,并颁布一系列法令,维护治安修养民生。
韩信在夏侯婴那里干活,触犯了军法被判斩刑,同案的13个人都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大声喊:“汉王不想成就夺取天下的大业吗?为什么斩杀壮士?”
监斩的夏侯婴一听,这个人不简单,带过来问问。
韩信被带到夏侯婴的面前,他回答说:“我叫韩信,原来是项王帐下的郎中,我多次向项王献计,从未被采纳。我听说汉王重视人才,这才来投靠的。在鸿门宴上,还见过汉王呢!”
夏侯婴连忙给韩信松绑,两人聊了一来,这一聊,他发现韩信确实有本事,把一些局势和军事说得头头是道。于是夏侯婴像发现了宝贝一般,向刘邦报告。刘邦根本不管事,整天喝酒看女人跳舞,这段时间,跟一个姓戚的美女,两人正如胶似漆呢。戚美女原来和虞姬一样,都是被二世征召来放在阿房宫内的,项羽带兵冲进去,她和其他美女一样,逃出后沦落乡间,后跟着大部队一起走,半路上运气好碰到了刘邦,两人就这么干柴烈火了。戚美女很会迎合刘邦的心思,被刘邦宠得不要不要的。
刘邦一听有这么一个能人,行,让他先去干治粟都尉,看看到底有什么本事。
就这样,韩信当上了治粟都尉,其实就是管理粮库的。有一次萧何来查账,韩信与萧何交流,从钱粮到军事防备,再到军事部署和作战,一套又一套,听得萧何一愣一愣的。别看萧何管理国家还行,但军事指挥上,他是一窍不通。当下就认定韩信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兴冲冲地告诉刘邦:韩信很不错,将来可以执掌帅印。
刘邦正和戚夫人热乎呢,回答说:我现在不打仗,先让他管着粮食,等打仗了再用他。
韩信等了几个月,也不见刘邦召见他,心底就凉了,认为刘邦言过其实,和项羽差不多,都是没有志向的人,于是心生退意,把账目一交,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就在韩信走了没多久,萧何过来找韩信有事,一听韩信已经走了,当即大惊,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直接骑马去追了。这一追就追了一天一夜,也追出个大汉王朝出来,更有了精彩的戏剧曲目《萧何月下追韩信》。
直到第二天上午,萧何才追上韩信,大声说:“我正要让汉王重用你,你怎么就走了呢?大丈夫一身本事,难道不是用来施展的吗?”
韩信见萧何孤身一人并未带兵前来,当下感动不已,朝萧何跪拜。当下二话不说,跟随萧何往回走。
这边刘邦得到报告说萧何骑马不知去哪里了,正要派樊哙带兵去追,萧何与韩信回来了。刘邦生气了:“我把整个国家都交给你管理,你每天那么忙,还有时间去追别人?”
萧何说:“要是一般人,走了也就走了,我绝对不会去追,韩信不一样,他是天下无二的奇才。大王如果只会在汉中称王,不要说韩信,连我也会走掉。别忘了,你的老婆孩子都在沛县呢,难道你不管了?你告诉我,你是不是愿意一辈子老死在汉中,如果那样的话,我立马让韩信走。如果你想争夺天下,那就必须让他留下。你不是上天派来的赤帝吗?不是斩白蛇的吗?怎么忘记了?”
刘邦这才想起原先用来忽悠别人的那些话,连忙起身说:“我立马封他为将!”
萧何说:“如果只是普通的将领,他还是会走,必须任命他为统领三军的大将!”
此时刘邦的账下有樊哙、曹参、周勃,灌婴、夏侯婴五员虎将,虽然他们能够独当一面,却不是统帅三军的大将。
刘邦把韩信叫进来,韩信坦言:汉王的军事作战力和人数都比不上项王,但是项王听不进别人的话,只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王表面上仁爱,甚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别人,可是一旦封赏有功之人,他就舍不得了,这是妇人之仁;项王大军所过之处,烧杀掠夺,百姓悲怜,民心已经失去了。此三点都是关键的要害。汉王一反项王的举措,百姓拥戴,百官拥护。虽然目前有章邯他们三个人盯着汉王,可是他们三个虽为秦国人,却帮助项王杀戮同胞,秦人恨他们入骨。只要项王起兵征讨三人,秦人肯定会拥护。跟随汉王来的几万秦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刘邦顿时对韩信刮目相看,他又问了一些行军布阵的问题,韩信都逐一回答,刘邦这才坚信韩信果然有大才,萧何并没有看错人。
就这样,萧何这个伯乐,为韩信这匹千里马,争取到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为了体现隆重,刘邦还在萧何的建议下,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带着文武百官,搞了一个拜将的仪式,给足了韩信的面子。
就在拜将仪式中,那些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人,一个个都心生不满:怎么老子辛辛苦苦卖命,还不如那个讨饭钻裤裆出来的臭小子?
就在韩信拿到军印的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大叫:“汉王,韩信乃淮阴饿夫,受辱**,在楚为执戟郎,今弃楚归汉,未立寸功即为大将,若项羽闻之,岂不耻笑?天下诸侯,以为我汉中无人乎?”
欲知此人是谁,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