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能训练专注力的哈柏露塔──心智工具课程(1 / 1)

幼儿教育中,有一门称为“心智工具”的课程,通常,实施这种课程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会比其他幼儿园更单纯。心智工具课程由丹佛大都会州立学院的埃琳娜·波德罗娃(Elena Bodrova)和德博拉·莱昂(Deborah J. Leong)博士开发,她们让孩子学习一年这个课程,然后去参加国家级考试,结果相当惊人。

参加心智工具课程的孩子,几乎都展现了领先国家标准一个年级的程度。接受一般教育的幼儿园学生,只有一半被评为“熟练”等级,但参加心智工具课程的孩子中,有97%达到“熟练”的程度。参加心智工具课程的孩子,在标准学力测验中,排名全国前14%;被称为资优生的孩子,几乎都来自心智工具课程班级。

更惊人的是除了成绩提高,孩子们的行为和态度也有了转变。教授一般课程的老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严重影响上课秩序的问题儿童,有些孩子会踢老师、咬老师、满口脏话,甚至丢椅子,然而在心智工具课程班级里,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以课程“消防局的游戏”为例,开始上课时,老师会告诉小朋友,从现在开始要玩“消防局”游戏。在第一周先学习消防员的相关内容,然后将教室分成四个区域,一区是消防局,其他区是需要救援的住家。让孩子自己挑选想扮演的角色,例如消防车司机、119接线员、消防员或需要救援的民众等,再告诉老师。

接下来,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拟订个人的“游戏计划”,按照自己挑选的角色画出自己的模样,并在纸张空白处写下一件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还不太会写字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知道的图案或记号表示。

订好计划后,孩子要根据计划扮演自己的角色。游戏进行45分钟,孩子在扮演角色时,能赋予自己持续进行游戏的动力。如果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发生争执,老师可以问孩子:“这件事是在你的计划里吗?”下一次上课时,再玩一次相同的剧本,但是要让孩子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老师要使游戏顺利进行,但是不要直接教导孩子该怎么做。

当游戏快要结束时,老师就播放“打扫歌曲”给孩子听。孩子一听到音乐,要立刻停止游戏,开始打扫教室,这期间老师不用说任何话。接下来,让孩子找一个同伴面对面坐下来,进行“和同学一起阅读”的活动。一个孩子拿着画有嘴巴的纸,对面的孩子拿着画有耳朵的纸张。拿着嘴巴图案的孩子一边翻书,一边说出自己在图画书里看到的故事,拿着耳朵图案的孩子在听完故事后,要开口询问故事的相关问题。然后让两个孩子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活动。

这个课程为什么可以获得良好成效呢?原因就在于孩子制订了游戏计划,以及以此计划为基础展开了长时间游戏。

几乎全世界的幼儿园都会玩消防员游戏,但是一般只会玩10分钟,而且只玩一项活动,就是拿假的消防水带熄灭假火。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孩子做的事吸引,转而开始玩别的新游戏,因为时间愈久愈需要其他的刺激。玩游戏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不可预测,因此,单调的游戏无法让孩子一直玩下去。

在心智工具课程里,将教室不同区域设定成不同舞台,并要求孩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使游戏更加细腻、有更多的互动。孩子可以扮演在家打119的民众、接电话的119消防员,或是出去执行任务的消防车司机等角色,使游戏更有深度、更成熟,拥有更多样化的层次。

心智工具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于让孩子保持专注力。家长通常都会教导孩子必须专心听老师的话,因为他们认为若是注意力分散,便无法好好学习。然而心智工具课程强调的是另一面,认为孩子只要专注在自己选择的活动中,就不会分散注意力。孩子能完成自己策划的角色,便是养成了专注力的证明。

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人员让孩子尽可能长时间地站着不动,那些孩子只坚持了2分钟。他们让第二组受测者像军人站岗一样站着不动,结果孩子坚持了11分钟。第二组时间持续得比较久的原因在于,“假想游戏”比较有趣。当孩子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游戏时,就能赋予自己成就动机(5),而这样的成就动机能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心智工具课程的最终目标不只是让孩子行为端正,而是要培养出懂得自我管理和能进行自我导向学习的孩子。在新墨西哥州,实施心智工具课程的班级用了3个月的时间,便收到了成效。以往一个月会发生40件以上的事故,在实施这个课程后减到了0件,这是上心智工具课程的孩子学会了自我控制、不再散漫的缘故。

这个课程也受到神经科学的强力支持。大脑额叶具有预测、计划、冲动控制,以及整合思考以完成目标等功能。虽然“执行”相对来说是属于成人的能力,但孩子在学龄前阶段就已经开始发展此项功能。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执行功能,会成为一生执行力的基础。

游戏是孩子的职业,是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发展兴趣爱好最有效的方法。专注力是自我控制的第一阶段,经过儿童时期的前半个阶段后,专注力会持续进步,到了十多岁的后半个阶段,就会达到成人的水平。

游戏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遵守游戏规则。比如,玩“医院”游戏时,就必须像医生或护士一样行动,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任性。这样一来,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就能通过童年时期的游戏经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培养“自己保持专注的能力”,是心智工具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这个课程的理念是,孩子只要专注在自己挑选的活动中,就不会变得散漫。在这样的课程中,孩子可以同时思考许多事,学到理性处理问题的方法。

“反省思考”中的“反省”,是指与自己的内在对话,是详细检讨相反方案会有什么结果的过程。这种经过思考的对话,与未经思考就行动的冲动反应截然不同。大人有充分能力可以检讨与分辨自己脑中的各种想法,但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并做深度的思考。

心智工具课程就是帮助孩子自己思考、学习聆听内心声音的课程,让孩子在上课时也能自己调整注意力,而不会做出冲动性反应。

心智工具课程会先教孩子大声说出脑海里的声音,这项活动可以鼓励孩子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时孩子会在活动中自言自语。自己问问题,自己回答,就等于是在实行哈柏露塔学习法。

在心智工具课程里,会让孩子和同学一起看书或写字,从同学身上学习,也教导同学。孩子两人一组练习写字,写完后,互相挑出对方写得最漂亮的字圈起来。若是其中一个孩子挑选得太快,另一个孩子就会发牢骚。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就能经历社会化过程,培养退让与等待的能力。

(1)? 学习一种技能,有利于学习其他技能,称为学习转移。

(2) 韩国的课外教育特区。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特别教育,初三学生已经学完了高中所有课程。

(3)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是卓越非凡的,但他们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淬炼是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4) soma?cube,由七块形状不同的立方体组成一个每边各三个小立方体的大正方体。通过平移、转动与翻转,总共有240种组合。

(5) 个人追求及完成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欲达到完美的一种内在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