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个新闻震惊了美国。美国对于培育人才进行了各种研究,希望能找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其中一项研究指出,“学习金字塔”理论对于学习最有成效。
“学习金字塔”是由应用行动科学研究所“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发表的理论,这个实验室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教授(Kurt Lewin)创立。“学习金字塔”研究的内容是,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外部信息在大脑中的留存率。也就是说,学习金字塔是以金字塔的方式表示在不同学习方法下24小时后还能记得的内容的比例。
由这座金字塔可以看出,课堂听讲的效率是5%,阅读是10%,视听教材是20%,实际示范是30%。
学生在学校或补习班听课,效率只有5%,坐在书桌前认真读书只有10%,深受重视的视听教材的效率也只有20%。然而小组讨论的效率却有50%,实作演练的效率能达到75%,教导他人则有90%。(见图5-1)
图5-1?学习金字塔
利用“教导他人”的方式学习1小时,与自己看书9小时、上课听讲18小时收到的效果是相同的。“教导他人”的效率是课堂听讲的18倍。
韩国人大部分采取听老师上课、阅读与背诵的学习方式,而犹太人与芬兰人则是采用讨论、展示、互相教导的学习方式。
最核心的问题是,当老师在学校讲课时,究竟谁才是需要学习的人。老师给学生上课,就是“教导他人”,因此即使过了24小时,老师也能记得90%的内容,但听课的学生在24小时后只记得5%的内容。那么经过两三天或一周后又会记得多少内容呢?
老师上课时,能够愈来愈有自信,原因就在于此。经过一次授课,老师便能知道重点在哪里,掌握课程的系统与逻辑。当老师愈来愈有信心、逻辑与系统,再看到学生听不懂时,就会感到郁闷。
然而,学生在学校听课后,还要到补习班上课、看参考书、念自己写下的笔记,但靠这些方式记得的知识却无法持久,只要一考完试,就会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