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长时间保持专注
学习25分钟后,休息5分钟
上文中,我们介绍了想要培养新习惯时,可以利用小目标法和游戏法。
这些看起来确实很实用啊,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也想实际尝试一下。但我还想再具体了解一下“学习方法”。
请说。
老师,您大学毕业两次,而且进入医学部取得了医师执照,还拿到了博士学位,应该需要相当大的学习量,但每天的学习时间却只维持在3小时以内,是不是使用了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呢?
我在学生时代实际使用的学习法,现在想来更接近于“番茄工作法”。从大脑的结构来考虑也是合理的,在现在的工作和研究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番茄?意大利面用的?
是的,这个说法可以说是来自意大利语。(笑)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根据学生时代琢磨出的时间管理理论,提出了“每工作25分钟就休息5分钟”的时间管理法,。之所以叫“番茄工作法”,据说只是因为当时他用的那个计时器是番茄形的。
我刚刚其实是开玩笑。(红脸)
方法很简单。首先,在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去除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东西。把手机和平板电脑放在别的房间,把漫画整理到书架上。专注力是这个方法中的核心,所以要彻底排除那些可能会让你分散注意力的东西,至少不要让它们进入你的视野。
原来如此。我在工作的时候偶尔会放音乐,放音乐也会有影响吗?我都是选择不带歌词的曲子。
还是不要放音乐比较好。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虽然几乎听不到音乐,但是也有数据显示音乐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记忆,从而影响学业成绩[6]。
原来如此。注意力要达到如此高度集中的程度啊。
收拾好学习环境后,把计时器设定为25分钟。如果用手机内置计时器,可能会忍不住半途抓起手机做点儿别的。所以就像西里洛先生那样,选用厨房计时器。去一些小商品店里就能买到那种计时器了。设定好后,就告诉自己接下来的25分钟只能“做这个”。
为了能在25分钟内完成任务,我们就需要把一个大的任务分割成几个小任务。其实我采访过的很多企业家都表示,处理多重任务的秘诀就在于如何分割成碎片。
的确如此。如果把任务调整到“25分钟内刚好能完成”的程度,也能更好地提升专注力。
话说回来,25分钟有什么根据吗?还是只是正好适合西里洛先生而已。
当然,时间长度可能因人而异,所以时间可以适当地延长或缩短。但研究表明,开始工作后的10~20分钟之间是专注力的鼎盛时期,之后就会慢慢下降。
专注力的程度是会产生波动的,且持续时间极短。
是的。就像是从顶峰坠入低谷般,因此在顶峰到来之际,保证专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听起来很有意思!
25分钟后休息5分钟。闭上眼睛放松一下、听听音乐、活动活动身体、泡杯咖啡,转换一下心情。这段时间的重点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休息结束后,接下来的25分钟内又全力集中在下一项工作中。要记得一旦确定了周期,就一定要严格遵守。
严格遵守啊?也确实,即便专注了25分钟,但如果一休息就是25分钟,工作效率肯定要下降的。
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习惯,但只要每天坚持这个方法,就能找到“只休息5分钟”的节奏了。
休息5分钟的目的,是为了让大脑休息吗?
休息5分钟是为了暂时解除专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让大脑休息吧。而且研究表明,学习后的短时间休息,可以促进新记忆的巩固[8]。因此,在5分钟的休息时间里,要让自己尽量放松下来。
我可能会去看看网络上的新闻……
出于让前额叶皮层得到休息的目的,我不太推荐再去看多文字信息了。
但是,这个周期有点儿短啊。要是在公司里每工作30分钟就休息5分钟,肯定要挨老板一顿批吧?(笑)
工作效率高不就行了吗?对于那些在工作时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的人来说,如果改用“番茄工作法”,我相信无论是工作数量还是质量都会得到惊人的提高。
再看学校里的课程安排,日本中小学为50分钟一节课,大学为90分钟一节课,从专注力周期来看,我觉得都安排得太长了一些。
许多大人觉得,只要孩子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就够了,殊不知他们可能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
即使坐了两个小时,如果注意力只在最初的15分钟里集中,那也谈不上什么效率了。
是吗?我好像明白了。我在家里写稿时,也出现过完全无法集中精神的情况。但我也没有太在意,总觉得只是偶然现象而已。以后我就可以改用“番茄工作法”来划分时间,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是的。只要暗示自己专注25分钟,就一定能提高效率。
每天学习的课程应尽量多样化
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将“番茄工作法”与其他学习方法相结合。
一是“复习”。学过的内容在几天后再进行复习,记忆就会变得愈加牢固[9]。而且这时就不是单纯的背诵了,而是成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10]。
有意义的学习?
就是能够灵活应用,能够顺藤摸瓜地找出需要快速处理的问题。大脑网络得到强化后,信息也变得容易被提取出来。另外,有数据显示,成绩越好的学生,在上完课的当日就复习所学知识的比例越高[11]。
也就是说,复习的目的在于,从单纯的死记硬背,转为将知识内化于心对吧?
是的,就是这么回事。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与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学习的“模块学习”相比,将不同问题交织在一起进行学习的“多样性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12]。
能详细说说吗?
大致来说,假设一天学习5次,每次30分钟。把这段时间全部花在同一门学科上的,就是“模块学习”,而将这个时间分成语文、数学、理科、社会、英语学习的,就属于“多样性学习”。我曾经用的就是后一种方法学习。多样性学习更有助于大脑网络的连接。
啊!就是各个学科中学到的东西会在大脑中串联起来。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如果需要做笔记,建议加入视觉元素增加记忆力[13]。
视觉元素?那不就是荧光笔了吗……
那当然也是增强视觉效果的一种方式。对于急切想要记住的东西,可以试着画个简单的图,或是添加些插图,稍微改变一下做法就可以了。
我总觉得画图太浪费时间了……
但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永久记忆,从长远来看,不是更节约时间吗?
说得也有道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在考试前快速提升自己的呢?
说到捷径啊……如果是一些能买到往年试题的考试,刷真题就是最佳方法了。有研究表明,在模拟考试中练习是最好的考试准备方法之一[14]。
原来如此!
还有研究表明,刷真题的真谛不在于“刷”这个动作,而是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重点攻克这些问题,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才能提高成绩[15]。因为学习又被称为挽回失败的过程。天天去解答那些已经掌握的题目,对成绩的提升是无丝毫帮助的。
我刚刚还琢磨,真有那种一直重复做同样题型的人吗……然后突然想到自己,我不就是那种一直重复自己会了的曲子,所以怎么也进步不了的人吗?(汗)
但是您会觉得很开心呀!不过如果真想练好吉他,还是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您说的对。
父母徒劳无功也没关系吗?
至此,本章介绍了培养新习惯的小目标法、游戏法,以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番茄工作法等。我准备的材料大约就是这些了,不知道您觉得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唔……其实,还总觉得少了一点儿。我比较想了解的是,我们作为父母,有没有什么可以为孩子做的,或者说,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更坚强、更幸福的……
哈哈。那您觉得少了一点儿,具体是指哪个方面呢?
只要持续给予大脑刺激,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大脑都会发生变化。怎么做对大脑有益,怎样培养习惯,这些我都已经了解了。但我还是不确定自己是否真能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原来如此。虽然父母都希望孩子幸福,但这样做可能会徒劳无功。
是的是的。我觉得很好的事,就推荐孩子去尝试了一下,结果发现反而弄巧成拙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想法……
我很理解您。那么,在下一章里,我们就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吧。顺便说一下,我认为,父母完全可以建议孩子做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即使徒劳无功也没有关系。
那不会有损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吗?
不会,而且,在为了孩子的将来而试错的过程中,父母其实也能对自己有一个更明确的认知。
真的吗?究竟是什么呢?
详情请见下一章。
(1)* 相当于日语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