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单单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选拔聪明、优秀的孩子,恐怕有可能使大约70%左右的具有高度独创能力的孩子落选。
这个数据,是不是能让这位着急的妈妈的心有所放松?说实话,我并不认为孩子分数成绩的提高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父母的期待中生活着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个被老师认为不聪明、让父母为他的学习成绩如此焦虑的孩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不了解这个孩子的本质,更不敢断定怎样才能提高“不聪明”的他的成绩。我觉得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首先从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焦点中走出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现在,有的学校让父母带孩子去做智力测试,有的学校用红领巾、绿领巾来区分孩子的优劣,还有的学校用作业本颜色的红、黄、绿来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学校对学生的“分类”,已经让孩子们心理沉重,家庭教育应该是学校主流教育缺憾的弥补。但在现实中,许多父母对孩子成绩的关注不亚于学校,比老师更甚,而对孩子的多种能力的培养常常不太重视。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也被成绩、分数牵着鼻子走,忽略了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那孩子的聪明就可能真的被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