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孩子在刚刚上学的几年里,似乎还不会大度地接受失败。学会用大将风度对待输赢不是一日之功,首先父母自己能不能做到为孩子树立一个有大将风度的竞争者的榜样?能不能做到孩子无论输赢你都能够愉悦地理解和接纳他?父母的以身作则,以及对孩子输赢做出的恰当反应,对减少孩子在竞争中的焦虑很重要。
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玩两个人比赛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看到并学到在比赛中哪些表现是适当的。父母可以表演赢者,也可以表演输家。看着孩子带着眼泪输的委屈,不要像那个爸爸一样说:“男子汉,真没出息。”可以说:“还不错,我这次赢了你,但我发现你很有实力啊,下一轮你有希望赢我。”表演输家时,你大度地握握孩子的手,说一句:“祝贺你,你确实很出色。咱们再试一次吧。”这样的活动较量中,成人已经给孩子示范了一种面对输赢的态度。
如果孩子在游戏中一输就哭,或者掀掉棋盘,父母就拒绝和他继续玩,让他知道输了之后,如果做出缺少教养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让他知道这个社会不是他一个人的,感恩、敬畏、宽容的品质,会让他能够尊重他所面对的每一个人的强和弱,包括对自己。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所潜移默化的感受,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输了有情绪的时候,父母不要先否定他的情绪。不要说:“不就是没考100分吗?值得那么难过吗?下次好好考不就行了?”这种语气,会让孩子更难受。要解决问题,先解决情绪,情绪的疏导不是靠说教,尤其是对于小孩子,要先认同,比如说:“我理解你没考100分心里很难过,跟妈妈说说你觉得是哪儿做得不好?”孩子会说一些考试中的感受,他在诉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在整理自己的情绪了。大人不要在意他说的考试细节,要把注意力放在对他的倾听上,让他感觉你很理解他。等他的不爽情绪过去了,大人再跟他讲比赛的规则,讲比赛中的那些输家不是绷着脸生气,赢家也不该沾沾自喜、自吹自擂,这个时候孩子会比较容易听到心里去。
受表扬长大的孩子,往往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孩子的争强好胜也是他争得别人肯定的表现。所以,做父母的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戴高帽子,不要做过多的虚夸的表扬,而是就事论事,给予切合实际的评价。同时引导孩子走出家庭,多去看别人的优点,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尊和谦虚的态度,对自己在社会人群中的地位有个清醒的认识。这样,他就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失败和不足了。
通过日常行为向孩子传达我们所要让孩子接纳的价值观,这是教育中的耳濡目染,是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