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妈妈先改变(1 / 1)

从你对自己性格的描述,可能孩子的紧张焦虑和你这个妈妈有关系。孩子总是和妈妈亲,容易与妈妈产生深度的共情,妈妈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是很自然的。尤其是孩子在6岁之前,他的主要的行为和情绪色彩都是通过模仿而得来的,如果妈妈是他小时候最亲近的抚养者,他已经在无意识里形成遇事紧张的心理模式了。你的孩子15岁的人生中,可能让她最在意的就是考试了,所以,现在考试焦虑只是她的心理对外界事物反映的一个模式。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改变孩子,妈妈自己要先改变。一般来说,人到中年,心理模式的改变比较难,但为了孩子,可以先从对待考试这一件事情的态度上改变自己,这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意义。也许从这一件事情,你就开始了自我蜕变。在孩子18岁以前,只要环境变了,刺激他的信息变了,他的改变还是很快的。所以为了孩子,你一定要下决心先迅速改变自己的焦虑,才不会让焦虑在家庭中蔓延。

父母首先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不要在家里制造一种氛围,频频提醒孩子:“要考试了,你要早睡觉”“要考试了,别玩了”“要考试了,好好吃饭要注意营养”……孩子焦虑,往往表现的就是父母的投射。父母把自己内心的一种焦虑、担忧,通过对孩子相关行为的过分关注传递给了孩子。孩子接受的是和父母同样的情绪,等于强化了孩子的弱项。越担心她考试紧张,越关注她考试,在她心中就会越增强她对考试的焦虑和不自信,她就越容易把担心的事变成事实。

这个时候妈妈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帮助孩子。因为焦虑的母亲往往会在“好意”中,再一次把焦虑情绪以“帮助”的形式传递给孩子。妈妈只需要把自己对孩子考试紧张的焦虑调整好,以平静心去面对孩子的紧张,也就不会火上浇油了。

当妈妈感觉到孩子考试焦虑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诸如此类的话:“不要紧张啊,我怎么看你昨天晚上又睡那么晚啊?是不是又焦虑了?”因为妈妈用自己紧张的心、焦虑的眼睛去看女儿,让孩子被迫认同,她就会在无意识中被建构,她表现出的结果就是妈妈看到的样子。心理学专家建议,对于考试紧张的孩子,父母可以认同他的紧张,对孩子说:“紧张是好事,你看运动员赛前都是要紧张备战。任何竞赛前,紧张才能让人集中心力和智慧,调动身体的能量,才会取得比平日更好的竞技成绩。”这样,和孩子一起认同紧张,紧张也就不会成为障碍了。

曾经有句话说:“真正的英雄,是在认清了生活现实的本质之后,还依然热爱生活。”借用这句话的含义,我觉得真正的勇者和慧者,是坦然承认自己的缺陷,并能够勇敢去弥补自己缺陷的人。同理,认同坏情绪,也是解决坏情绪的途径。妈妈自己的改变也是如此,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