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头,住在一个堆满了废铁桶的广场边上。一群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广场,都要对那些铁桶拳打脚踢,制造震天的噪音,以此取乐。老头儿有心脏病,受不了那种声音。有一天他就拦住那群学生,对他们说:“我很喜欢听你们踢铁桶的声音,以后,我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元钱,你们继续使劲儿踢下去。”小学生们很高兴,更加卖力地踢打着铁桶。在他们踢的时候,老头找个地方躲了起来。一周后,老头又拦住那群学生说:“我现在经济有困难,每人每天只能给你们五角钱了。”学生们虽然不高兴,但还是继续去踢桶,觉得有点钱总比没有钱好吧。又过了一周,老头对学生说:“我现在更穷了,不能付给你们踢桶的钱了,但我还是希望你们每天都为我踢一阵子。”学生们愤怒地拒绝了。老头重新得到安静的日子。
这老头儿真是高明,他把小学生们踢桶的动机,不动声色地从获得其中乐趣,变成了获得金钱。获得乐趣这一点,孩子们的动力是十足的、持续的,他是无法控制的。但钱他可以控制,在小学生们为钱踢桶以后,只要他不给钱了,他们自然就不会踢桶了。
“我要做”和“要我做”的差别就在这里。学习也是一样,如何变父母的“要我学”为孩子的“我要学”,就是保证孩子玩够也能保证热爱学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