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当孩子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比如随意侵犯他人,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些言行。据调查,大多数存在“武力”行为的孩子的父母,都或多或少地在处理和孩子的冲突或别人的冲突时,表现得很急躁、愤怒。有一个孩子在犯了错之后,父母总是忍不住地大声训斥,甚至还会打孩子几下。在孩子看来,对于冲突、不合意的反应方式,似乎就是大发脾气甚至打人,他在父母那里无意中学到了一种错误的解决问题和冲突的“方法”。还有可能他把在父母那里承受的狂暴和怒气,转变成了孩子行为的激发点,对父母他还不具备发泄和反抗的能力,但对同龄的甚至比他还小的孩子他就会施加“武力”。虽然这样的“动手”在小孩子之间还不太会造成很大的后果,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形成孩子解决问题和冲突的方式,成人之后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
所以,父母首先要培养自己好的心态以及处理问题、冲突的态度和方式。当感觉到孩子做的事情让自己生气时,一定先冷静下来,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别人的态度。但父母要明确表明自己对于事情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对孩子严厉,但不可以暴怒。因为愤怒的情绪中,是很难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的,要把孩子的每一次错误,当成教育他的好机会。
对于小孩子,不要用惩罚来解决他的问题。正面指导,讲明解决冲突和不同意见时可以运用的方式,或者帮他列出各种可行的解决争吵的方法。还可以把孩子的打架行为记录下来,制成表格,一边是可以表扬的,一边是要制止的,放到家里显眼的地方。和孩子制订一个减少打架次数的可行目标,约定孩子喜欢的奖励办法,真诚地表扬并奖励孩子的进步;如果仍然打架,就要适度惩罚,可以限制他的活动,比如,一天不许他看电视,或者取消他周末去小朋友家玩的机会。
当然,做这一切的前提,父母自己首先得是个好的榜样。
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童年时都会与小伙伴有过嬉戏中的恼怒,小小的冲突是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交往的第一道障碍,引导得当,一步步地走好了,孩子们也就慢慢成熟了,一个谦谦君子或者窈窕淑女也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