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关系一旦形成,就有可能产生惯性。孩子从小习惯了和妈妈的关系是妈妈作为照顾者,那妈妈不妨试着在孩子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换一下自己的角色,比如,经常让她帮助妈妈做点事情,如果她不愿意,就和颜悦色地跟她说:“那你怎么什么事情都让妈妈帮助啊?”她的内心会有扰动,有扰动就会有思考和内省,她再让妈妈帮忙时就不会觉得理所当然了。
还可以妈妈故意犯错,让孩子帮助纠正。比如,帮她收拾书包时故意不把她的作业本放进去,让她到学校难堪一次,她对妈妈的依赖信任就会产生动摇。不管她回家是否高兴,你都要很诚恳地“认错”。妈妈多犯几次这样的“错误”,哪天孩子就会不耐烦地说:“算啦,不用你了,我自己装。”看,目的达到了。家庭是个能量场,妈妈的能量减弱了,孩子自立的能量就增强了。
要让孩子体会自我努力的快乐。尽量多地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他的事情,不要过多地去干涉孩子,就是给他独立的空间,就能激发他的创造性。不要没有原则地给予和满足孩子。简单地给予,会使孩子体验不到自己争取的乐趣,慢慢地他会把父母的给予和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依赖性就这样滋生了。一定让孩子享受到用劳动换取他想要的东西的满足感。
当然,也不要矫枉过正,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把许多应该由大人去完成的事情也交给孩子,也尽量不要把过多的劳动交给孩子,因为在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同时,孩子还需要充足的时间为自己未来的生活作准备,这是他成长的权利。
我们的孩子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旦成熟,就会随风飞扬,到另一片土地去发芽、生根。不管我们曾经多么深深地爱他们,他们仍然会走向自己的人生。让我们在跟他们说“再见”之前,把家庭这个孩子的摇篮和港湾,当成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训练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