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审美教育(1 / 1)

卢梭认为,爱弥儿在研究人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阅读历史,根据人的欲念去研究人,而当他进入社会以后,就要根据人的风尚去研究人,这时他就要研究人们的喜好,即开始对人类的审美进行研究。

1.审美力是天生的,但标准因人而异

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的高低、它们发展的程度会有差别,因此,“每一个人的审美力都将因为种种不同的原因而有所变化”④。而且,在卢梭看来,正是由于审美是一种本能,所以不能够根据实用原则来判断东西的美丑。因为在他看来,“我们的审美力只是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上,或者,顶多也只是用在一些有趣味的东西上,而不是用在生活必需的东西上,对于生活必需的东西,是用不着审美的,只要我们有胃口就行了。”①卢梭也据此认为,审美更适合于精神领域。而且,他还提出,审美的标准是有地方性的,许多事物的美或不美,要由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制度来决定;而且有时候还要随人的年龄、性别和性格的不同而不同。

2.真正的美来自大自然

卢梭认为美和道德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过,道德上的美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灵的良好倾向;而一般意义上的美是排除了人类偏见的感性的美,是真正的感官能享受的美。在他看来,这种美只能存在于大自然中,而我们人为的东西中所表现出的美,完全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因此,他说:“我时时刻刻要尽量地接近自然,以便使大自然赋予我的感官感到舒适,因为我深深相信,它的快乐和我的快乐愈相结合,我的快乐便愈真实。我选择模仿的对象时,我始终要以它为模特儿;在我的爱好中,我首先要偏爱它;在审美的时候,我一定要征求它的意见;在蔬菜中,我将选择已经由它添加了美味、从而尽可能少费人手的烹调便能送上餐桌的食物。”②

3.审美教育重在环境营造

卢梭认为,一个人可能具有的审美力的大小,是以他天赋的感受力为转移的;而它的培养和形式则取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因为,只有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够进行比较。同时,他也认为,在娱乐和休闲场所,更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因为这才是真正按我们的兴趣而不是利害关系去做的。此外,他还要求审美教育的场所不能有明显的偏见和不平等,因为在不良的场所中,人们可能会因为虚荣等原因而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真实喜好。

4.审美教育的途径:戏剧和诗歌

卢梭认为,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风俗和喜好,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带学生研究戏剧和诗歌。“因为,正是在剧场中,人们的爱好最能**裸地展现在一个有思想的人的面前。”①在这里,卢梭并不强调戏剧所包含的道德意蕴,他说:“演戏的目的不是为了表述真理,而是为了娱乐;我们在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像这里一样如此透彻地学会使人喜悦和打动人心的办法。”②而且他认为,戏剧和诗歌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即在教学生认识和喜爱各种各样的美的同时,要使他的爱好和兴趣贯注于这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