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郁达夫:风流不羁,生死成谜(1 / 1)

(一)

1945年的8月29日,也就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两周,郁达夫没有迎来凯旋的欢呼,却迎来了他的噩耗。那晚8时许,郁达夫正在家中与几位朋友聊天,忽然有一个土著青年把郁达夫叫出去讲了几句话,郁达夫随即回到客厅,与朋友打个招呼就出去了,衣服都未来得及换,穿着睡衣和木屐消失在茫茫夜幕中,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由于郁达夫的失踪太过诡秘,关于这位乱世才子的生死至今仍像谜一般没有解开。

关于郁达夫的死,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被日本宪兵所害。这种说法缘于1946年8月8日,邵宗汉先生从棉兰苏门答腊联军总部情报处所获取的消息。该消息证实,联军当局在日本战犯口中得知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枪杀,同时被害者尚有欧人数名,遗骸埋在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

然而,这一说法却有个重大的疑点难以解释,即有研究者曾翻阅棉兰法庭的审讯记录,却完全寻觅不到有关郁达夫(赵廉)的蛛丝马迹。如果此说成立,那么郁达夫和同时遇害的几位欧洲人的被埋地点也应该很清楚,可是,现在郁达夫的遗骸在整个东南亚都找不到。不过,个人认为,在战争年代,郁达夫并不为日本宪兵所知,之所以找不到审讯记录,之所以找不到遗骸,完全是因为战争期间,生命如草芥,也许,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程序和记录,直接是手起刀落,冤魂群生。

另外,关于郁达夫的失踪还有几种说法:

其一、可能死于几个开小差的日本宪兵之手。这几个宪兵平日里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而郁达夫对他们的行径很了解。当他们奉命绑架了郁达夫之后,害怕郁说出什么对自己以后不利的话,便勒死了他。之后,直接参与杀害郁达夫的两个宪兵便开了小差,从此下落不明。此说缘于日本研究郁达夫的专家铃木正夫,由于铃木正夫始终不愿公开证据来源者的姓名,其说成为孤证,因而颇受置疑。

其二、可能死于印尼独立军之手。日军投降以后,印尼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印尼共产党人开始捕杀日军和亲日分子。由于郁达夫曾被迫做过日军的翻译,加上印尼独立军与华侨联系较少,并不知道郁的真实身份,把郁达夫作为亲日分子给绑架。所以,那天晚上将郁叫出去的印尼人可能是独立分子,郁很可能被他们杀害。

其三、可能由华侨朋友秘密掩护转移。郁达夫在印尼华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可能在武吉丁宜、巴爷公务的华侨组织帮助下秘密转移,脱离了日军所控制的范围。鉴于当时复杂的社会形势和闭塞的交通环境,郁完全有可能在途中出现意外。

其四、可能死于国民党特务机关之手。这一说法缘于郁达夫本人对国民党一直心存忌讳,他害怕国民党某要员公报私仇,以他为日军做“通译”为借口杀害他。

总之,以上这几种说法有一个共性,就是曾经风流倜傥、阅女无数的郁达夫以此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不羁的一生。郁达夫的死,到现在都不太好定性,很多人说他是烈士,但也好多人怀疑他做日本翻译是否出于被迫。然而,这一切对郁达夫本人已不重要,他漂泊的一生,也注定了他太多的传奇和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