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 1)

很多人听过徐渭的故事,我也记得两个。由于我常年没有脱离低级趣味,所以只能记住这两个颇有低级趣味的故事。其一:有一个人去找徐渭,说他的女儿喜欢站在门口,屡戒不听,问他有没有什好法子。徐渭说只要花3文钱,便可替他矫正女儿的坏脾气。那父亲很高兴,拿出3文钱交给徐渭,他便去买了一文钱的豆腐和两文钱的酱油,托在两只手上,赤着背,从那女儿的门外走过。正走到她的前面,徐渭把肚皮一瘪,裤子掉了下来,他便嚷着说,“哎呀,裤子掉了,我的两只手不得空,大姑娘,请你替我系一系好吧。”那姑娘跑进屋里去,以后不再站门口了。其二:徐渭买白菜,卖菜的说一文一斤,他说一文两斤。卖菜的粗鲁地答说,“那只好买粪吃。”徐渭便不再计较,说他要,照讨价买下了,可是秤来秤去费了许多工夫。卖菜的觉得很饿了,等徐渭进去算账之后,他看桌上有两个烧饼,便拿来吃了。徐渭出来,向桌上张望,卖菜的便说,“这里两个烧饼是我借吃了。”徐渭顿足道,“了不得,这是砒霜烧饼,我拿来药老鼠的。”卖菜的十分惊慌道,“那怎么好呢?”徐渭道,“现在已经来不及叫医生,听说医砒毒只有粪清最好,你还是到粪缸那里吃一点罢。”卖菜的性命要紧,只能去吃。徐渭随即对他说道,“究竟是谁吃了粪呢?”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大概猜出徐渭应该是一个像唐伯虎一样潇洒的文人骚客。可惜,他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苦的文人,看他的面相,也印证了他是一个不能再苦的文人了。徐渭,字文长,又号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1521年,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大云坊的官僚世家。老爸徐鏓做过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两个儿子;继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又来了一段黄昏恋,把自己的丫环给“沦陷”了,这位丫环就是徐渭的生母。不过,徐渭的命并不好,老爸可能纵欲过度,在他出生后100天就死了。徐渭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到14岁,苗氏死后,随长兄徐淮生活。到了21岁结婚的年龄,他入赘潘家。那个时代倒插门的地位恐怕比现在还要低,自然过得也比较压抑。徐渭从小活得并不开心,生母是个婢女,在家中自然毫无地位。嫡母苗夫人将徐渭当作亲骨肉抚养,但为了永远不失去他,竟然把他的亲生母亲逐出家门,这对徐渭的童年是一个巨大阴影。虽然29岁那年他得以把母亲接回自己家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不能忘怀这件事情。由于徐渭是庶出,两个嫡出的哥哥又比他年长二三十岁,所以徐渭在家中也没有什么地位。成年后家道中衰,加上自己是倒插门,生活当然也不那么自在。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文学青年,内心难免自卑而偏激。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一向颇有些自负自傲。据记载,他“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十岁仿扬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性格豪放,“指掌之间,万言可就。”年少轻狂,才气四溢,自然对功名事业充满了向往。然而他在科举路上运气非常之差,几乎跟后来的那个蒲松龄有一拼。20岁那年,他结结巴巴地考中了个秀才,此后一次又一次参加乡试,直到41岁,考了8次,始终也未能中举,堪称最牛考生。其间26岁时丧妻,从潘家迁出,以教书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