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李清照的老爹是李清照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男人,那么,接下来登场的赵明诚就是李清照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了。我们在读史书时,看到了他们琴瑟和谐太多的甜蜜,但为何李清照的作品中却多为悲苦呢?
李清照18岁嫁给了21岁的皇家学院在校研究生赵明诚,李清照是名满京师的新生代女作家,赵明诚有个部级干部的老爸,明星嫁官二代,也算是门当户对。关于这段姻缘,还有个传说,赵明诚老爸赵挺之要给儿子选媳妇的时候,赵明诚做了个白日梦,梦中得了三句话——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句。老爸一听,言和司合起来是“词”,安上面脱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你小子的媳妇应该是一女词人。
赵挺之是个两面派,本来他在政见上倾向于王安石一派的,但是他选择的亲家公却是“元祐党人”,因为当时代表保守势力的“元祐党人”大有东山再起之势,两条船都站着,自然更加保险。
很快双方安排相亲,关于这段相亲,李清照是非常满意的,从那一时期创作的著名的《点绛唇》就能感觉出来。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诗,淋漓地表现出了李清照少女的羞涩,以及渴望爱情降临的一种娇柔。也许,她无意中已经看到了赵明诚,发现这位在读研究生长相英俊,当时就芳心暗许。“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记你的容颜。”
婚后,清照与明诚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两个人过上了一段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的生活,一同研究金石书画,没事作作诗词,互为唱和。赵明诚因为公务关系,和清照短暂两地分居,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觉得如果不好好写首进行“回击”,以后就要被这个女人比下去了,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明诚嫉妒地差点吐血。
他们历史上还有记载的好日子,大概就是赵挺之因朋党之争死后(详情下文有论述),举家迁往山东青州十年厮守的岁月,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有一段记载: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一对牛叉的夫妇,没事就拿家里的藏书打赌,看谁能先说出某事在某本书的第几页第几行。台湾的作家李敖说他通过鼻子就能闻出哪本书是哪家出版社的,但是李清照夫妇的功底大概更是厉害。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李、赵的婚姻是金石良缘,夫妻情深。照理说,李清照选择的这个男人是选对了,他们从此应该幸福地生活一辈子,事实上,国家的动**催生了小家的衰败,以后的诸多事情也证明,李清照渐渐也不幸福,她也渐渐发现这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男人背后的自私和冷漠。
第一件事: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罢官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成婚,而赵明诚的父亲追随权奸蔡京,因为苏东坡曾评价他一句“挺之聚敛人小,学行无取”而怀恨在心,上述诬陷苏轼诽谤先帝,深得蔡京宠幸,后一度官至副宰相。但是亲家公落难后,李清照央请赵明诚托其父说情,他显现出了一个政客的冷漠,最后李清照自己亲自写信恳求,赵挺之依然未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成者王败者寇,在你落难时,首先考虑到的是撇清,即使父子也可能如此,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家公呢。为此,李清照献诗讥刺他“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虽然赵挺之后来下场也很惨,与蔡京闹翻,但1107年,宋徽宗又重新起用下野的蔡京,赵挺之因此被罢相,五日后,就在惶恐愤恨中气绝身亡。此事后话。但父子俩对李清照父亲不闻不问,确实伤害了李清照的心。
第二件事:赵挺之死去后4年,赵明诚得以再次踏上仕途,李清照希望丈夫带她赴任,但遭到拒绝。当时北宋晚期的士大夫阶层,呈现一派吃喝玩乐、嫖娼狎妓、萎靡堕落之气,赵明诚也深陷其中。像现在许多女人一样,如果丈夫仅仅是在外面玩玩,那是可以容忍的,但据考证,为官多年,赵明诚对女人还是兴趣广泛,有不止一个侍妾,李清照这样的女人,“余性不耐”,再怎么说,我也是一代才女,你在外面搞女人罢了,而且还搞出了名分。
自从赵明诚有“天台之遇”,出现过第三者插于其间,李清照也因此发出“婕妤之叹”,两人关系曾出现裂痕。
更为过分的是,1121年仲夏的一天,李清照来到莱州(此时赵明诚正作莱州太守)探亲时,赵明诚甚至没有将她接入官邸,只是写了一首诗托人转交给她。为什么这么做,大概是赵明诚担心府里的小老婆跟大老婆李清照闹起来,不好收场吧。不过,这样的手段对付李清照,未免也太心狠了点。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