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告别(1 / 1)

舞动的生命 马小磨 918 字 6个月前

11月12日是孩子们前往北京“太阳村”的日子。

一大早科长打来电话,让我赶快到招待所(前一晚,小杰和小文小武的妈妈、姑父被安排住在招待所)去摄像,因为李书记已经到了那里。

这可让人着了慌,没想到李书记先过去,那等我赶去时不是要挨一顿批评吗?此时我懊悔的是昨晚不该把摄像机放回办公室,这样就不需再到办公室里取了。

我就这样慌乱地拎了一大包衣物朝办公室跑去,在那里顺便装好一路所需的录像带、充电器后又跑到招待所去。还好那几个孩子被张科长领出去吃饭还没有回来,我不由暗暗庆幸。如果拍不到李书记给孩子送行的场面,我不光是免不了挨一顿狠批的,还会留下无法让自己原谅的遗憾。

孩子们回来了,张科长也给他们买来了新书包。我忙打开摄像机,不愿遗漏任何细节。李书记见了几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就伸手去拉他们,接着又亲手将新书包为他们背上并一一系好。之后,他对着几个孩子说:“你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在那里要好好学习,将来好报效祖国,报答所有的好心人,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小杰经过这一天的时间,显得懂事多了,默默地点了点头。

背上新书包,教育科一行人带着小杰到医院和他的父亲告别。路上,同事问他:“你最想爸爸还是妈妈?”他不假思索,脱口便说:“想爸爸。”之后,面对同事的提问,他一直面无表情,缄口不言。昨天,我已经从他的口中得知他对父亲已经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上次见到父亲时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此时,他一言不发,面无表情。我猜测不出这12岁的脑袋能想些什么,大概是在竭力搜索对爸爸的记忆,或许还在沉思爸爸为何坐牢,妈妈为何遗弃了自己。我忽然不知怎么和这样的孩子交谈了。12岁了,他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了,他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家庭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后,他对家庭、对社会是否能有责任感呢?

没人继续打破沉默,就这样来到医院。

在监区大门口,我们几人例行着一些程序:登记、存放手机。小杰的眼神亮了起来。进入大门后,他显得有些激动,四处张望却又有些紧张。民警带他来到会议室等候,他还是一直这么激动与紧张,透露些不安与焦灼。大概他此刻正不断设想与爸爸见面的千种情景。

终于,随着一声“报告”,一个剃着光头,穿着囚服的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小杰立刻站起来,准备迎上去,却突然停住了脚步,眼神再次暗了下去,流露着失望,呆呆地望着他。

父亲并没有想到和儿子见面时会这样,一时有些尴尬。他想用手摸一摸小杰的头,小杰却不停地躲闪着,不断地低声说:“不认识。”父亲有些内疚,不住地告诫儿子到“太阳村”后要好好学习,除此外,似乎也找不到更多的言语。

交谈了一会儿,小杰的戒备心渐渐消除了,任凭父亲拉着自己的手,但就是不喊“爸爸”。父亲开始擦着眼睛,最后终于告诉民警:“我真的很愧疚,对不起儿子。我的犯罪给他的伤害太大了,他这么内向都是我的犯罪造成的。现在我真不知道怎么来面对他。”

签好合同后,我给他们播放了在五峰乡与亲人、校方领导交谈的视频以及小杰在学校收拾书桌和同学们分别的视频,还播放了李书记给孩子们送行的视频。观看中,某某显得很激动,一次次地擦拭着眼泪,他不停地说:“到现在我还觉得好像在梦里,不敢相信是真的。没想到我的申请监狱批准了,而且这么快。感谢监狱领导对我的关心,我一定好好改造!”

大门外,小文小武和他们的亲人已经在车上等候了。

我匆匆到办公室取了东西就和他们一起来到七监区。这里,关押着小文和小武的父亲。

这次见面是小文小武记事以来的第一次。他们对于父亲有着明显的陌生感,刚见面时都不到爸爸身边,口中一个劲儿地说着“不喊爸爸”,转身却开心地缠着民警玩耍。或许是因为在他们童真的世界里,父亲应该有着和邻居家叔父一样的浓密头发,有着可以让人无忧无虑亲近的感觉。看得出,他们的父亲心里有些难过。后来,在民警的引导下,两个孩子开始在父亲身边逗留,但总是很快就离开。

签好合同后,小文小武跟着民警离开了。他们的父亲拿出一封信给妻子看,信中提到了对监狱的感谢、表露了自己今后的改造决心,也写了他打算将孩子送到太阳村的前因后果。

人为什么要犯罪?难道是为了在狱中悔恨吗?是为了让孩子遭受伤害,让自己一生内疚吗?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不会重复,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应该布满阳光与鲜花,可做父亲的为什么还要将阴影撒在孩子的身上呢?妻子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孩子吗?她不懂得早期教育对孩子的终生影响吗?唉!

我把信的内容拍了下来,始终化不开心中的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