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送孩子到“太阳村”始末(1 / 1)

舞动的生命 马小磨 1107 字 6个月前

办公桌上放着的录像带还没来得及整理,它记录了我们此行的经过,可这一活动中的心路历程岂是几盘带子所能记录下来的?

回想这次活动经过,感觉很累,心情也很沉重,特记录下来留作纪念。

第一次进山

月初时,科长告诉我领导准备将几个特困服刑人员的子女送到北京太阳村生活几年,到时让我去全程摄像,并要写一篇稿子。最后他让我准备一下,查一下相关资料。

11月3日,我接到通知,说第二天七点出发到郧县。这一次去主要是与家属商定事宜、签订协议。

第二天早上七点,我们几个工作人员便出发上了高速,10点左右时才从十堰西下了高速路,之后便在山路上盘旋颠簸,直到中午12点多才到达要寻访的地方——湖北省郧县五峰乡。

沿途的风景很美,我却心事凝重,因为一路所见的房屋大都还是土墙瓦房,依山而建。这些土房有不少墙壁已裂缝,门窗也早已破烂不堪。我不止一遍地在心里想,这些土房子若是被某位画家用毛笔画在宣纸上,一定很有意境,但在我们的眼里却只会让人徒生悲伤,因为它显示出了村民的贫穷。贫穷又往往与愚昧落后相连,所以这里的村民很容易去违法犯罪。

路上很少会遇到行路的人,偶会看到几个村民在依山而开的不规则的农田里劳作,也会看到背着满满一背篓又细又长的红薯的农妇,佝偻着身子,在山路上行走,让人不停地感慨。

我们将要寻访的孩子生活在哪座房子里呢?他长着什么模样?是否衣衫褴褛?是否能摆脱父亲犯罪、母亲遗弃给自身带来的阴影呢?我不停地在脑海里描绘着、询问着。

在不停地思索中,我们来到五峰乡。司法所所长很热情,很快就找来了小杰的奶奶。她的头发花白但身体还算硬朗。我们一起来到学校开取证明。

来到学校,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里很落后:门前没有校牌,里面没有专门的大操场,几个老师就在接待室前不大的空地上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但教学楼还比较新。

来的时候,不到下午两点,孩子们正陆陆续续入校。有几个孩子很小,大概才四五岁的样子。门口有一个中年老师正在喊着他们,我忙上前搭讪。原来这所学校是从学前班到九年级一贯制的。她也向我介绍了一些关于小杰的情况,听介绍后我不知怎么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既同情又愤慨吧,同情他的境遇,气愤他的不求上进。

大家坐在学校的接待室里交谈时,校长出来催人给小杰开学籍证明。我出来想找他的班主任了解一些情况,可老师并没说出半点我需要了解的东西。我不认为是自己的采访失败,因为我理解她的心思,毕竟自己也做过十年的班主任,换作是我也一样这样做。

证明开好后,我们就到了派出所开户籍证明。此时,科长打电话联系老营司法所的人,让他们联系小文和小武的家属,把相关证明开好,我们去了直接签订协议。

又是山路十八弯,才出来,接着再走高速,赶到老营时天已经擦黑。在居委会里,我见到了小文和小武。他们一点儿都不认生,给人的感觉是调皮可爱,还不时抓我手中的摄像机。

最后谈定的结果是,一周后小文和小武由家人送到黄集,再由妈妈和我们一起送往北京。

当晚回到家时已经是十点多了,由于坐车的时间太长,腿有些肿胀,木木的,胃也不太舒服。

第二次进山

11月11日,科长说第二天准备再进山去接小杰,接着大概是想到上次我在山路上的不适,便问我是否想去,如若不想去可以不去,由他们接过来就可。我的确不想再去,不想坐在车上随着山路被左右摇晃,但想到得拍些小杰和家人及老师同学们分别的场面,还是决定进山。

下午,我先到市内修手机,晚上就住在市内的家里。不想附近的工地一夜没停工,闹得自己睡得不安稳,凌晨三点多就醒了,一直躺到五点多也毫无睡意,只好起床。

吃过早饭,收拾停当后,将近七点,我开始向路口走去。七点多的时候,车来了,然后又接了另一同事和科长便出发了。

到五峰后,我们来到小杰家里,不曾想到他又逃学两天了。几年前,家里的房子被暴雨冲倒后,他和奶奶就开始租房了,房租和生活费由在外打工的姑姑提供。房间里光线很暗,但能看清屋内只有两张床和几个箱子。小杰的衣服已经收好,包放在**,显然是准备离开家乡了。

我们问他带书了没,他说没,书包和书都在学校。我一听就有些生气了,因为这说明他不喜欢学习。我心里很清楚,如果不引导他,他怎么会理解我们此举的良苦用心?

从他家出来,我们带他来到学校收拾书包。

班上已经来了很多同学,都在写作业,知道我们要接小杰走,很羡慕。有几个同学小声商量要不要喊老师来。我知道他们想喊老师来给小杰开个欢送会,但此时正值中午,也不好打扰老师。我也知道此次告别对小杰的意义重大,会让他终生难忘,不如自己组织一下,便对大家说:“同学们,小杰要跟我们走了,我们要送他到北京去读书,你们是不是很舍不得他走呢?”大家马上异口同声地大声说:“是的!”“你们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要对他说呢?如果想说就过来给他说几句吧!”在我的倡议下,大家围了过来,纷纷劝告他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要忘了大家等等。

我又组织同学们下楼和小杰合影,找了两三个班干部对着镜头说了几句话。多年以后,小杰如果再次看到这些同学,听到他们对他说的话语,心里该是如何感动呢?

离开学校,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为什么又逃学,他却缄默不语。我有些生气,觉得自己不能容忍他如此不争气,就批评了他,因为谁都希望送一个爱学习、有出息的孩子到太阳村。一路上,大家都劝告他,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逃学。还好,他一一点头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