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认知理论的总体评价(1 / 1)

第一节 理论特色

一、由“冷”认知转向“热”认知的研究

有学者区分了“冷”认知与“热”认知两类研究。认知心理学者和认知人格心理学者,均倾向于探讨“冷”认知。虽然他们研究重大现象,还是倾向于在冰冷的实验情境中探讨较不具情绪层面的现象,但是在重要的生活情境中真正的社会认知过程可能基本上就与因为研究焦点的冰冷、疏离过程有所不同。对信息处理模型研究的文献进行总览后,一位认知心理学界的领袖指出,“本取向的研究整体看来毫无生气,因为我们分析的有机体被认为是纯理性的……然而,这种描述与实际行为并不吻合……我的结论是:人类的智慧除了纯认知系统外还有更多其他成分,忽视了这些层面的认知理论,就不配称之为科学(Norman,1980,p.4)。这些层面的主要部分就是情绪和动机。

自1980年以来,形势已经有了改变,对认知—情绪动机的研究已得到支持和鼓励。有关目标和自我方面的研究,即为朝向此方向努力的代表之一,关于压力与认知应对的研究代表另一种,而有关探讨如抑郁影响认知等情绪作用的研究则为第三种。然而这些研究尚在发展初期,人们还需努力多久才能对此领域有所了解尚有待观察。

二、将认知问题引入人格研究领域

认知心理学中存在许多未解的问题,深入探讨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使心理学家将视线投向了人格心理学领域。当认知心理学家将问题带进人格领域时,这也拓展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人格心理学家感兴趣的有三个认知层面:

第一层面是知觉(perception)差异,即人们的感觉器官接受信息排列顺序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个体差异。例如,罗夏克墨迹测验的基本原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看着同一墨迹,一个人可能看到一大群蝴蝶停在花园里的鲜花上,而另一个人可能看到的是血迹。两个人的人格影响了视觉方式与知觉对象。

第二个认知层面是解释(interpretation)风格,即人们对世界上的各种事件赋予不同意义,加以解释。像主题统觉测验(TAT)一样,呈现给被试若干张意义不同而模糊的图片,要求他们说明在每张图片中发生了什么,解释图中所发生的及结果会怎样。研究发现,人们对TAT图片的解释非常不同,这些解释揭示了人们的人格特点。

第三个认知层面是人们的信念与欲求,即人们形成的用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和目标。人们对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任务适合去追寻形成了特定的信念。信念与欲求引导和组织了个体的日常生活,指引着人们为各种各样的目标去奋斗。理解生活任务如何由信念产生,及它们如何转化为日常生活的目标和渴望,将帮助我们理解人格。

上述认知层面的问题成为了认知心理学家和人格心理学家共同关注的主题,认知与人格两大领域的研究者将联手探究人类自身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