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梅的存在分析心理学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现象学方法为手段,吸收了精神分析的观点,再结合自己的治疗经验发展起来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重要力量。
一、理论贡献
罗洛·梅创建了美国存在心理学,他的理论打破了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的桎梏,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存在心理学理论体系,开辟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新取向,壮大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实力。
罗洛·梅的理论促进了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格概念,开拓了新的视角。罗洛·梅提出存在、意向性、个人责任、焦虑、爱、意志自由等概念,能对人格做个别描述。
罗洛·梅开创了美国存在心理治疗理论,重视心理治疗中的人性和理解,确立心理治疗的原则和标准。他提出“存在神经质”(existential neurosis)一词来说明长期疏离感与无意义感,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了帮助。他强调我们“对死亡恐惧的压抑”也是一大贡献,其对严重精神病(psychotics)的研究,增进了对精神病理学的了解。
他的畅销著作《爱与意志》探讨意向性与个人责任,指出现代人生活的危机,影响颇为深远。他强调意识性、人与人、人与物之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鼓励人去发挥潜能、追求目标。他的理论是重视人性发展与社会健全的乐观理论,对工业社会的人类生活颇有启示与帮助。这一点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缺陷
罗洛·梅的学说并不是完美无瑕的,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批评。其主要的缺点如下:
1.理论结构不很清晰,其著作体系也较杂乱,主要理论存在不确定性。这表现在他所用的概念和术语没有严格的定义,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任意使用现象。如“存在”、“意向性”等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解释,产生歧义。再如“原始生命力”等含义模糊,无法明确下定义。它的理论结构非常松散,使人无法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缺乏信服的科学依据和可证实性、可检验性。
2.他的学说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他强调非理性的“存在”对人的支配作用,强调“原始生命力”对人格的统摄作用,而原始生命力是不具有理性特征的,他所强调的意向性也是一种非理性的潜在结构。
3.他的著作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的很多主张都来自于基督教,把现世生活与基督教的教义联系得过于紧密,而且还试图从基督教的教义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4.比起其他人本主义的心理学者如罗杰斯等,罗洛·梅对精神病成因之讨论较模糊。他对弗洛伊德的“压抑”、“潜意识”等传统的人格概念仍不能做圆满的调和与阐释。他的理论与阿德勒、罗杰斯等很相似,缺乏创造力。
5.他的理论只是概括的陈述,缺乏数据,故被认为缺乏科学的严谨性。而且他否定科学实验,喜欢分析现象,试图以此来理解人和行为,这实际上是心理学的一种倒退。
6.很多学者认为其理论是哲学而不是心理学,存在心理学使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受到置疑。他假设人类有自由意志,动摇了以决定论为假设的大多数心理学家的理论基础。他否定动物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忽略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7.他和弗洛伊德一样强烈地批评社会,认为社会造成了病态的心理,因此带有一定的反社会倾向。
8.从方法论上说,他反对割裂整体心理,坚持从整体出发研究心理,避免对人格做零碎机械的分析,但矫枉过正,过分注重整体综合而缺乏深入分析,这使他的论述显得肤浅和缺乏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