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平事略(1 / 1)

Rollo May(1909-1994)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阿达(Ada),童年在密歇根州的马林市(Marine City)度过。他的父母亲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五个兄弟,一个姐姐。他的童年并不快乐,生长于不愉快的家庭气氛中,姐姐患了精神分裂症。在罗洛·梅的眼中,父母关系不和,而且经常吵架,并最终离婚,所以他早期的家庭环境并不理想。这也是他有兴趣投入心理学与心理辅导的原因,但这个经验也给他日后不美满的婚姻埋下了伏笔。

罗洛·梅从小就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1930年,获得欧柏林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来以巡回艺术家和教师的身份游历欧洲。在维也纳期间,罗洛·梅曾进入阿德勒举办的暑期研讨班,这是他把兴趣转向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34年回到美国后,罗洛·梅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生辅导员。后来又到纽约联合神学院学习,他并不是想当一名牧师,而是对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感兴趣。在这里,他与他的老师——为逃避纳粹迫害而逃亡美国的德裔存在主义哲学家保罗·蒂利希成了好朋友,并深受其影响。他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确立了人类存在的一些基本观点。1938年罗洛·梅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结婚,生有一子二女。

40年代,罗洛·梅发现自己对心理学的兴趣要高于宗教,于是到怀特心理研究所专门研究精神分析。在这里,他受到了弗洛姆和沙利文的影响,接受了新精神分析的训练。40年代后期,罗洛·梅得了严重的肺结核,在疗养院里待了3年,这也许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对他的思想趋向于存在主义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疗养院里,因药物不见起色,他天天焦急地盼望康复。即使是面临死亡的威胁,罗洛·梅也用读书来填补时间。存在主义者齐克果写的书,激发了罗洛·梅的理论灵感,他发现焦虑对于死亡的恐惧是无济于事的。

1946年罗洛·梅自己开业,从事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由此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1949年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首位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他论文的题目是《焦虑的意义》。

1948年罗洛·梅成为怀特心理研究所成员,1958年任所长。五六十年代,罗洛·梅曾在许多大学任教,曾任纽约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的兼职或专职教授。他曾担任存在心理学与精神医学协会会长,纽约心理学会会长,高等教育中的全国宗教委员会委员,在许多著名大学开专题讲座。罗洛·梅生命的最后的时间是在加州的第布隆(Tiburon)度过的,直到1994年10月去世,终年85岁。

罗洛·梅一生著作颇多,最著名的是1969年的《爱与意志》(Love and Will ),是美国的畅销书,并且这本书使他因此而获得爱默生奖。1958年,他出版了《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全面介绍存在主义心理学,这本书被认为是美国存在主义学方面的权威书籍。另外,《自我的追寻》(1953)、《存在心理学》(1961)、《心理学与人类的困境》(1967)、《权利与纯真》(1972)等著作也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