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平事略(1 / 1)

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郊区的橡树园。他出生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大家庭里,家中有六个孩子,五个男孩中他排行老四。罗杰斯一家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罗杰斯认为他的父母亲都非常有爱心,非常尽职,而且都很实际。他的父母亲都是大学毕业,父亲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土木工程师和承包商,工作勤奋,家庭经济富裕。父母亲都是信教的,宗教气氛非常浓厚,母亲更为强调传统。

Carl R.Rogers(1902—1987)

罗杰斯的家庭思想刻板保守,尤其是对社交生活的限制非常严格。因为他的父母坚信自己一家与周围的人不同,周围人与他们格格不入。父亲认为周围的许多人不晓事理,会做出“出人意料的事情”,所以不允许孩子们与别人交往。罗杰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没有朋友,心灵非常孤独,所以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阅读一切能搜集到的书籍上。罗杰斯孤僻的个性特点一直持续到中学毕业。

12岁时,罗杰斯全家搬到了郊外的一个农场,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远离城市生活的“邪恶”。这种农场生活一直持续到中学毕业。在那里,父亲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农场,所以他第一次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并阅读了许多有关农业的书籍,成为当地的农学专家。父亲这种对科学的态度影响了他的一生。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出,重视伦理与道德观念和重视科学方法,都对他后来的成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19年,罗杰斯进入威斯康星大学,主修农业,对宗教活动也很有兴趣。在大学里他参加了许多活动,结交了许多朋友,第一次感受到了“朋友”、“同志”的含义。1922年,他随同世界基督教学生联合会来亚洲访问,到了中国北京和菲律宾等地,接触到了不同信仰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他意识到,这些不同的人一样可以真诚、和睦地相处和交流。这次旅行使他对宗教的态度产生了改变,摆脱了其父母的正统宗教信仰观念。旅行中,罗杰斯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海伦小姐。在与海伦的交往过程中,他意识到,个人的想法、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是可以分享和交流的。回到威斯康星大学后,为了从事宗教研究以及牧师职业,他转而主修历史,192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罗杰斯与海伦结婚(父母非常反对),并迁居到纽约,进入了当时比较自由的纽约联合神学院就读。开始接触到一些临床工作后,罗杰斯发现自己对咨询更感兴趣,而且不想被束缚在某一种宗教学说上。所以,他随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1928年,他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成为纽约的罗切斯特市一家儿童指导诊所(后改为儿童指导中心)的临床心理专家,他在这里工作了十年。1931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关于儿童人格适应的测量。

博士毕业后,罗杰斯到罗切斯特担任社区辅导治疗工作,主要工作是帮助“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做一些犯罪儿童和贫困儿童的指导工作。1938年,他担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39年,罗杰斯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问题儿童的临床处理》,在书中提出了“非指导性疗法(nondirective therapy)”,对传统的指导性疗法提出了疑问。他认为,人有理解自我,不断趋向成熟并积极改变自己的巨大潜能,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要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促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包办代替式的解释和指导。部分由于其工作成就,罗杰斯从临床部门转到学术部门,被聘请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系任教,此时罗杰斯名声大振。在那里,罗杰斯以其在辅导治疗方面所得到的资料为教材,开始形成和修正他的治疗方法,使其理论日趋成熟。

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他最著名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临床实践中的最新概念》,在书中,他主张在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要采用非指导性治疗方法,后来改称患者中心疗法。到1961年为止,这本书的销量已经达到十一万多册,而且销售势头仍然非常好。

1945年他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心理系教授和辅导中心的主任,推出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1957年出版了目前被认为是其代表作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目前的实践、含义和理论》。这种方法不久就成为心理辅导界的主流技术。他提出了“自我理论”,即关于人格及其变化的理论,主张用现象学解释人格的发展,提出了人的实现的倾向。1957年罗杰斯又回到威斯康星大学担任心理系和精神医学系教授,在这里形成了来访者中心治疗的完整理论体系。他努力将他的理论与治疗方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但效果不如在大学生中那么好,而且他没能找到学术研究机构接受他对研究生教育所采取的人本主义观点。

1963年,罗杰斯离开威斯康星大学,来到了加州,成为西方行为科学机构的常务研究员。1964年以后,罗杰斯始终致力于把他的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到教育和其他领域。从罗杰斯的事业发展来看,他一直不断地努力把客观的科学方法应用到最基本的人性上。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罗杰斯说:“治疗是一种我可以释放自身主观意识的体验。研究使我可以远离这种体验,尽力用客观的态度去观察这种丰富的主观体验,采用一切精确的科学方法去测定我是否一直在欺骗自己。我深信,我们必将会发现像万有引力定律或热力定律那样能对人类进步或人类理解产生深远意义的人格和行为的规律。”[1]

1968年,罗杰斯和一些更具人本主义倾向的热心成员离开了这个组织,成立了关于人的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发展表明,罗杰斯的工作重心已有多方面的变化:由典型的学术机构转移到志同道合者组成的团体;由对行为困扰者的工作转移到对正常人的工作;由个别治疗转移到团体活动;由常规性实证研究转移到对人的现象学研究。

1974年,罗杰斯在加州举行了大型的成长团体活动,发现一切活动的进行和小团体一样的顺利,一样可以处理团体成员个人的问题。于是罗杰斯认为,“来访者中心”理论可以应用到一般的成长性团体。

罗杰斯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取得了世界的公认,在心理辅导界的威望更是令人敬仰。他曾于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1956年和1972年分别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和杰出专业贡献奖,1987年逝世。根据吉尔森的一项调查,罗杰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有影响的100名心理学家中名列第四。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外,他还著有《论人的形成》(1961)、《自由学习》(1969、1983)、《卡尔·罗杰斯论交朋友小组》(1970)、《卡尔·罗杰斯论个人权力》(1977)以及《一种存在的方式》(1980)。

[1] 转引自:B.R.赫根汉,冯增俊、何瑾译.人格心理学.作家出版社,1988,3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