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理论评价(1 / 1)

一、理论贡献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阵营中,有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但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无法比拟的贡献。人本主义心理学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并且发扬光大,马斯洛积极的、乐观的、健康的人格理论功不可没。他的理论包含的层面非常宽泛,马斯洛是一位站在时代前沿的敏锐的观察家。

马斯洛是社会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他和罗杰斯一道发起了美国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代表着当代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方向。他把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项事业去做,并怀着极大的热情为之奋斗。

马斯洛一方面反对以研究病患为基础的精神分析理论;另一方面反对以动物和幼儿的简单行为为研究基础的行为主义。他认为这两种理论都关注人类的黑暗面、消极面、疾病和动物性,突出的是对心理残缺不全的个体的研究。而马斯洛想创立一门研究人类积极本性的心理学,他寄希望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他的目标是把心理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许多年来一直被忽略的领域上,使心理学完善起来。这一领域就是研究心理健康的、机能健全的人类个体。这种努力很快就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马斯洛的理论是建立在对健康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这是对当时心理学界流行的以病人、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极大超越。马斯洛主张要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经验、价值、欲望、情感、生命意义等问题。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提高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以达到自我实现。马斯洛提出人类存在着对真理、善良、美好事物的追求倾向,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他的人格理论肯定人生的价值,并认为人有能力拥有一个快乐、健康和幸福的人生。马斯洛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对于人性所持的悲观消极观点,假定每一个婴儿都有积极的意志,都朝向健康、成长、自我实现的方向前进。这种观点与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有关,从一个地位低下的儿童成长为令人敬重和仰慕、声誉显赫的心理学家,使马斯洛相信这是因为人性中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能够健康地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关注人们的需要,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年少时,马斯洛的家庭贫寒,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一家人最为关注的事情,而孤单没有朋友的生活,也使得马斯洛特别重视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关注人的潜能发挥,对于教育界和企业界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目前,他的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咨询辅导和企业。

二、理论不足

虽然马斯洛曾调查了许多成功人士,但是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者的特征都是经验的概括和构想,缺乏严格的实证研究。有人认为,马斯洛的整体研究方法不够科学,不精确,样本太小,仅仅从很小的样本就得出结论,缺乏严谨的论证。虽然许多其他心理学家用一些实验数据初步支持了马斯洛的理论,但是他的理论仍然是不完整的,而且人们认为他的许多概念有些模糊、难懂和玄乎,如“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人们会问,如何知道自己到底是经历了“高峰体验”,还是仅仅是一段愉快的过程?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达到了自我实现?

有人认为“人性本善”的假设,有些过于天真,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现象。而且究竟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是一个始终在讨论的问题,而且马斯洛的理想社会的构想有些不切实际。

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是,“马斯洛的动机结构和他的自我实现者的特征都是比较广泛的概念,不可能经受一般的实验分析。然而,大多数心理学家会同意说,他唤起了人们对一系列曾被传统心理学家所忽略(甚至可以说轻视)的人类行为的注意。……马斯洛的开拓研究有较深的、渊博的内涵,足以和实验家的工作媲美,并作为后者的补充。”[1]

[1] 查普林和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107~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