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平事略
Abraham H.Maslow(1908—1970)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1908年4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排行老大,有六个弟弟妹妹,父母是由苏联移民到美国定居的犹太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马斯洛是这个地区唯一的犹太儿童,而且还是白人学校里唯一的一个有色人种的孩子。他没有朋友,童年和少年时代总是感到孤独、寂寞、苦难、隔绝、痛苦和无助,他认为自己没有得精神病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和罗杰斯一样,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图书馆里,是在书堆中长大的。马斯洛的家庭非常不幸,父亲喜好酒色,爱打架,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又蠢又笨,甚至公然在家人面前嘲笑马斯洛,说他是最丑陋的男孩子。这对马斯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他感到非常自卑,甚至在乘坐地铁时,经常一个人跑到空车厢里,以免被别人看到。不仅如此,马斯洛更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他把母亲描述为一个残忍的、无知的、充满敌意的、会将子女逼疯的女人。母亲非常吝啬,马斯洛的朋友到家里来访时,她会把冰箱门上锁。马斯洛从来没有表露过对母亲的正面感情,甚至拒绝参加母亲的葬礼。童年的不幸经历对他以后的思想和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马斯洛曾经还当过报童,暑假时在父亲的店里做过工,有人认为这是成熟以后的马斯洛重视实际的原因。
由于父亲望子成龙,希望他成为律师,1926年在父母的要求下,他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习法律。但是仅仅学了两个星期,他就认定自己对法律没有兴趣而退学了。马斯洛先到了康奈尔大学,两年后又转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心理学,并于1930年获得学士学位,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4年获博士学位。
最初使马斯洛对心理学产生兴趣的是华生,他到威斯康星大学就是因为仰慕华生的大名,并相信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助于社会改造。在威斯康星大学时,马斯洛在当时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哈利·哈洛(Harry Harlow,1905—1981)的指导下,研究猴子的**及其支配性的特点,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猴群中支配地位的建立。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是源于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马斯洛后来还从事了关于人类的“性与支配性”的研究,尤其是同性恋,希望有助于对人性进行深入的了解。马斯洛认为实验室的方法不适合于研究人格问题,转而使用整体分析法进行关于人类的研究。由这段经历可以知道,马斯洛从一开始就关注了一些健康的、支配性的群体。
马斯洛20岁时与高中时代的恋人伯莎结婚,并生育了两个孩子。随着第一个女儿的出生,他经历了一种神秘的体验,这与他后来所研究的高峰体验类似。看着女儿,他发现行为主义对他的孩子不适用,而且任何一个有孩子的人都绝不可能是个行为主义者。他认为行为主义对老鼠、猴子的研究,无法解释婴儿经验的神秘,刺激和反应理论只能解释实验室里观察的事物,不能说明人类的经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马斯洛感到华生的行为主义训练成了他理解人类积极品质的障碍,他对行为主义失去了信心。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大批受希特勒迫害的犹太学者逃到美国,马斯洛有机会接触到凯伦·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理论、弗洛姆和阿德勒的新精神分析等,他说,自己有世界上最好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老师。其中,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和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Max Wertleimer,1880—1943)则是马斯洛最钦佩的两个老师。这些人都对他的理论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促使他逐渐形成一种动力的、整体的人格观。有趣的是,正是由于对这两位老师的钦佩,使得马斯洛开始思考和研究“最健康的人”。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意识到可以从这两种人格的典型模式中概括出许多共同的特征,并且认为他们似乎是一种人。后来,马斯洛最终从事了有关人格理论和自我实现者的研究。
1931年至1951年,马斯洛在布卢克林学院执教,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人类支配性的研究。他发现具有强支配性的人倾向于创新,较少尊奉宗教,具有外倾型性格,而且不容易焦虑、嫉妒或患神经症。马斯洛还发现,强支配型的女人总是被那些有男子气、自信的,以及有正当的攻击性强支配性的男人所吸引;另一方面,弱支配型的女人总是被那些和善的、文雅的、亲切的男人所吸引。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了珍珠港后的几天,马斯洛在从布卢克林讲学回家的路上,目睹了一次极为哀伤的市民游行。这使他深刻意识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也使他下决心要证明人类有能力去做更崇高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了马斯洛的思想,改变了他生命的方向,他开始全力以赴地去研究人格,研究可以改善人类经验的因素。
1951年马斯洛到布兰迪斯大学工作,并担任心理系的系主任,他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69年。在此期间,他始终继续发展和提炼他的人格理论,专注于心理最健康的个体研究,并成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的领导者。马斯洛曾于20世纪50年代与哈佛大学著名社会学家索罗金(P.A.Sorokin,1898—1996)共同召集了关于“人类价值新知识”的专题研讨会。
1961年,马斯洛请假出任加州洛林慈善基金会的常驻会员,自由地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政治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意义。
1962年,马斯洛和其他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中包括罗杰斯,一起成立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随后又联合戈尔德斯坦(Kurt Goldstein,1878—1965)、奥尔波特(G.W.Allport)、弗洛姆(E.Fromm)、罗杰斯(C.R.Rogers)
图5-1 马斯洛的不幸童年经历
并没使其形成消极的心态,其人格观点充满了积极的论述等著名心理学家一起创立了人本心理学会。他们的宗旨在于强调人的天赋本性,力图证明人的个性及不断向前发展的能力,人经常要求去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或需要。这就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观点。
1967年到1968年,马斯洛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1969年退休。1970年6月8日,马斯洛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2岁。马斯洛一生发表了许多论文和几本著作,他是美国心理学著作被援引最多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最著名的论文《人类动机论》于1943年发表,后被收入著作《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1954),这篇论文曾被以多种文字多次转载。马斯洛其他的著作有《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Religion,Value and Peak Experience,1964);《存在心理学探索》(Toward Psychology of Being,1962);《人性能达的境界》(The Fa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