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心理
(一)治疗目的
荣格提出了“生活目标”的概念,生活目标就是心灵或精神的和谐。个体要了解自己心灵的不同部分,而心灵的各种部分的变异就是个性化。个体只有逐渐认识以前隐蔽的部分,才能使它们有表现的机会。荣格将心灵的不同部分进行综合,并将这种综合称之为“超越功能”。健康人格就是一个人充分认识到心灵的不同方面,超越功能完全发挥作用,达到了自性展现。但是,荣格认为,这种人格发展境界很难实现,不可能在中年期之前获得。荣格的心理治疗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个人达到自性展现。神经症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调状态,病人的自性展现进程停止。
荣格还认为情结的产生和形成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验。情结的负面作用会主宰一个人的一切,从而无法发挥统合人格的功能,“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心理分析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分解、消融一些消极情结,把人从情结的暴虐下解放出来。
(二)治疗技术
正如前面所述,荣格将心理学治疗分为四个阶段:宣泄、阐释、教育、个性化。荣格式心理治疗更适用于中年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的人群,荣格所建构的人格和治疗理论也是以此为基础的。荣格发现,失去生活意义的或对生命价值再次思考的中年人,常年在职场上拼搏,丢失了自己童年时期的爱好。他让事业有成的中年职业人,通过恢复童年时期的兴趣来重新对生命价值进行思考。
在儿童心理治疗方面,荣格的沙盘技术、绘画技术等很有成效。同时,荣格发现,由于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起因于父母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治疗父母来治疗儿童。家庭治疗和夫妻治疗对于解决孩子的问题很有效。荣格和其后继者也很少进行家庭或夫妻治疗,但一些受荣格理论影响的咨询师会在家庭治疗中使用基于荣格理论的人格类型测验(如MBTI),帮助夫妻或家庭成员认识他们家庭生活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有利于夫妻或家庭成员相互更好地理解对方。
虽然荣格曾为酗酒者群体做过团体心理治疗,但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个体的心理治疗方面。他对团体治疗及其效果表示了相当的怀疑。受到荣格的影响,大部分荣格学派的分析师对团体心理治疗的研究和实践都很少。
二、文化领域
荣格对集体潜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使深层心理学容纳了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不能不对神话学、宗教、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
荣格出身于宗教世家,终其一生对宗教经验保持着莫大的兴趣。他也钻研东方宗教,认为炼金术是非正统的宗教与心理学的实践,并探索西方天主教传统里依然沿用的转化仪。荣格认为人具有自然的宗教意识,这种意识和性、攻击等本能一样强烈。在长期的临床生涯中,他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患有心理障碍,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作为精神支柱的宗教信仰。他认为宗教观念也是一种原型的表现,对人生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荣格对宗教的观点影响了宗教心理学的发展,他看到了宗教的积极作用,使得人们对宗教的看法从弗洛伊德消极的解释中解放出来。
荣格认为,艺术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它表现了原型,原型的表现是创作的中心和归宿。将原型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文艺即是原型批评论。原型批评论由于它能够在人类文化学、神话、宗教中找出经验依据,并注重对艺术史的整体考察和梳理,从而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及文艺观直接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重要影响,艾略特、叶芝、乔伊斯、劳伦斯等作家对古代神话、古代文学和原始的“血缘意识”的兴趣,显然与荣格学说有关。把作家艺术家的视野从表现个体日常心理引导到关注社会文化心理,这大约是荣格对文艺的最大贡献。荣格以集体潜意识学说为核心的心理学文艺论对文艺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早运用荣格理论的是蒙德·博德金,她于1934年发表的《诗歌中的原型模式》中便将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学说及原型理论运用于诗歌研究。诺斯洛普·弗莱使原型批评成为一种文学理论和手法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深入地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地建立起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