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指宁夏中部多年平均降水量200~400mm,引黄灌区以南,六盘山以北的区域。行政区域涉及宁夏四市的11个县(区),包括吴忠市的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和利通区山区部分,中卫市的海原县、中宁县山区部分和中卫山区部分,固原市的原州区北部、西吉县西部、彭阳县北部及银川市的灵武市山区部分,土地总面积2.15×10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1.6%。该区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内水资源最缺乏,自然灾害最频繁,生态环境最脆弱,农业生产最不稳定,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宁夏中部干旱带居于黄河冲积平原、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腾格里沙漠及毛乌素沙地等地形单元的交接过渡地带,自然区划大部属于盐(池)同(心)荒漠草原区。地处宁南山区向宁北银川平原的过渡区,海拔1300~2400m,地貌类型表现为台地、山地与山间平原、盆地交错分布。大致以苦水河为界,东为灵盐台地,是鄂尔多斯高原的西缘,地面经过长期剥蚀,形成波状高原景观;西为牛首山、青龙山、罗山、香山等低中山地及镶嵌于山间的清水河、苦水河等河谷平原和盆地,地势比较平坦。
该区自南向北由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寒长、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日照充足,干旱少雨,降雨集中,蒸发强烈,风多沙大。光照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在3000h以上,年辐射量达5800×106~6700×106J/m2。多年平均降水量自南向北由400mm递减到不足200mm,7~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并多以暴雨、冰雹等灾害形式出现。年蒸发量高达2200mm,是年降水量的7倍多,干旱指数为4~8。全年大风日数24~44d,其中沙尘暴日数12~34d,平均风速3.4m/s,并常伴有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
该区水资源严重匮乏,是我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连年大旱。2000年以来,出现2000年、2001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持续干旱现象,特别是2005年降水只有100mm左右,2006年春季仍然雨水稀少,出现了近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特大干旱。2006年4月上旬,该区有47个乡镇464个行政村,23.5×104人,43.7×104头(只)牲畜不同程度缺水,7.5×104人依靠远距离拉水维持生计。
区内14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深在25mm以下,水资源量为2.428×108m3,仅为全区的20.8%,可利用量只有0.760×108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8%左右。此外,水资源水质较差,矿化度一般高达2g/L,清水河下游、苦水河、盐池内流区等流域的矿化度大于5g/L,不能饮用和灌溉,灵武台地的地下水含氟量较高。因此,中部干旱带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区。香山、牛首山、大小罗山等山麓地带以及一些洼地地下水较丰富,可以进行机井抽水饮灌。长期以来,干旱缺水严重困扰着本地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成为制约并阻碍生产、生活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由于气候干旱以及风沙侵蚀,该区植被覆盖率仅为10%~15%,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多以小型旱生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及强旱生小灌木或小半灌木为主,植物种属较少,群落结构简单。本地区是宁夏森林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仅有罗山分布少量森林,其他地区基本无天然林存在,森林覆盖率仅2.9%。草原分布面积约占全区天然草场的60%。所有草被耐旱性极强,营养丰富,毒草较少,较有利于牧业发展。但产草量低,且几乎全部不同程度发生退化。
地带性土壤为棕钙土和灰钙土,土壤质地较粗,腐殖质层较薄,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大部分只有0.6%~1%,土壤极其贫瘠,只在山地林区有褐土分布。植被稀少,土壤蓄水量小,加之降水集中等原因,造成中部干旱带水源涵养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从原州区城区以北到同心、海原县一带,河流年输沙模数为2000~12000t/km2,年均含沙量在100~380kg/m3。
宁夏中部干旱带基本上属于中朝准地台和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的交接部位,西部为中朝准地台的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地壳运动活跃,具有槽台过渡带的特征;从盐池县至彭阳县以东的大面积地区属于中朝准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拗地带,基底稳定,从中生代开始接受沉积,褶皱微弱,为形成沉积矿床打下基础。宁夏整体从二叠纪开始隆起成陆,从晚石炭—早二叠世时期至侏罗纪,中部干旱带经历了气候湿润、植物繁茂的时期,因此形成了丰富的石炭纪、二叠纪及侏罗纪煤炭层。该地带内金属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已发现的铁、铜等,主要分布在中卫市山区。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储量较丰富,现已探明矿产资源有煤、石膏、石油、天然气、溶剂用石灰岩、溶剂用白云岩、硅石、耐火黏土、玻璃用砂、水泥配料黏土、陶黏土等。特别是煤炭资源,宁东煤区占宁夏全区探明储量的88.63%,开发潜力大。
宁夏中部干旱带具有大面积宜农荒地资源,据宁夏农业区划办调查,宁夏全区现有各类荒地资源8.144×105hm2,中部干旱带占77%。有宜农荒地资源4.655×105hm2,占全区宜农荒地资源面积的84.3%,仅盐池、灵武、同心三县(市)就集中了全区宜农荒地资源的65%。开发宜农荒地资源是今后宁夏中部干旱带增加耕地,增产粮食的重要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宁夏中部干旱带由于自然条件比较苛刻,加之人为地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畜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本地带的经济主体。但是近十年来,由于各县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特别是对于优势能源矿产的开发利用,在本区正在形成新的产业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