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处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位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会地带,自然地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兼容性特征,区内既有西部的山地、高原,又有类似于东部的浩瀚平原;既有季风气候的某些特性,大部又从属于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沙漠一应俱全,过渡性的地理环境接纳了南、北、东、西各方的生物种群,留下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如此多样性的自然环境,使得黄河、贺兰山、腾格里沙漠、六盘山脉、银川平原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在这里汇聚,构成了奇异的自然风光。另外,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其独有的民族魅力和风情也是他地无法比拟的。这里曾是西夏王国的国都与腹地,西夏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灿烂而夺目,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孕育了多姿而深厚的塞上人文旅游资源。
一、宁夏旅游资源特征
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宁夏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大致呈“人”字态势,由北向南逐步展开。总体上呈现出“一带、一轴、一点”的分布格局。具体而言,一带是指黄河旅游带;一轴是沿宝中铁路旅游轴;一点是指盐池旅游点。其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典型性,生物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历史人文资源的垄断性和珍惜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兼备性,民俗旅游资源的突出性等,都特征鲜明。
(一)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宁夏陆地面积仅占全国陆地总面积0.54%,自然旅游资源却占全国自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33.3%,人文旅游资源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75%。已认定的宁夏旅游资源系列有:黄河景观系列、山岳景观系列、湖泊水体景观系列、沙漠景观系列、草原景观系列、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系列、古长城及丝路系列、西夏文化与遗存胜迹的秘境系列、回族风情系列、塞上江南田园农业生态系列、古人类遗址景观系列、古建筑遗存系列、古今灌溉系统系列、当代宁夏风貌系列、宁夏特产风味佳肴系列等。自然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资源地域组合的差异导致了宁夏自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孕育了多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形成了我国中纬度内陆地区涵盖高山、森林、草原、荒漠、戈壁、沼泽多种类型的温带生态系统,造就了雄浑与秀丽交相辉映的自然风光。可有计划、有选择、有控制地开发成特种旅游项目如草原旅游、森林旅游、沙漠旅游、高山旅游等。
(二)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典型性
宁夏地处中国地质地貌南北向界线北段,地势为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转变的过渡地带。区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绵延,地貌发育典型,地貌格局复杂而有序。宁夏南部西吉县火石寨乡和海原县月亮山及固原县须弥山地区,在地层、新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成大规模的典型丹霞地貌,具有奇、险、秀、美的特点。贺兰山寒武系地质剖面和六盘山白垩系地质剖面不仅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三)生物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宁夏拥有2个森林公园和7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和沙坡头自然保护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干旱风沙区山地自然生态,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及种质的基因库。六盘山是国家级半湿润区水源涵养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许多珍稀物种,素有宁夏“天然动物园”之称。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是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治沙成果闻名中外,沙漠植被极为珍稀。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罗山自然保护区和以干草原及其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县级自然保护区有以鸟类、水产资源及其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青铜峡自然保护区和以天然柠条林及其种子基地为保护对象的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
(四)历史人文资源的珍稀性
宁夏拥有多类型、高品质、大规模的人文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所列人文旅游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的全部21个景型中,宁夏包含16个景型,占历史遗产景类的76.12%,体现了宁夏作为河套地区与丝路文化交汇地所承传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遗留的历史人文资源形成十大古系列:古化石、古遗址、古城堡、古长城、古渠、古陵墓、古石窟、古岩画、古寺、古塔。
(五)生态旅游资源的兼备性
宁夏具有开展自然生态旅游和文化生态旅游的双向实力。七个自然保护区集中了全区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在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夏拥有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市县级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性文化有长城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灌溉文化、考古文化、建筑文化、岩窟文化、墓葬文化等(表3.1),使宁夏历史人文资源具有持久的面向21世纪的魅力,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表3.1 宁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4]
(六)民俗旅游资源的突出性
明代宁夏就已成为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至清初,“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悉回庄”。如今,她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是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回族婚嫁、节庆、丧葬、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民俗旅游资源十分突出,是最能吸引异域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
二、宁夏旅游资源分区
旅游区划是进行旅游规划、旅游路线设计、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科学地进行旅游区划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依据不同的划分目的和标准,旅游资源的区划结果有所不同。陶伟等根据宁夏旅游资源体现出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典型性,生物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等七大特征,将其划分为沙湖旅游区、大银川旅游区、青铜峡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中宁旅游区、同心旅游区、六盘山旅游区、盐池旅游点八个大区。米文宝等依据宁夏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状况、旅游交通条件等,将宁夏划分为两个旅游区域,即宁夏北部塞上江南旅游区域,西海固黄土高原旅游区域;四个旅游区,即银石塞上江南、西夏文化旅游区,银南塞上江南、沙漠旅游区,盐同海草原回族风情旅游区,固原山地、回族风情文化旅游区以及贺兰山探险猎奇旅游小区等九个旅游小区。
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宁夏旅游区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使读者更加真切地了解宁夏的旅游发展状况,我们侧重于从宁夏旅游资源种类、品位,尤其是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宁夏旅游区划问题,认为宁夏目前已形成三大旅游区,即以银川为中心的贺兰山旅游区,以中卫为中心的黄河旅游区和以原州区为中心的六盘山旅游区。
(一)以银川为中心的贺兰山旅游区
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是宁夏平原西部屏障,最高峰3556m,平均海拔超过2000m,巍峨壮丽,树木葱郁,青白如骏马,北方称骏马为贺兰,故名。山上林木蔽空,泉水潺潺,景色秀丽,峰峦叠嶂,崖壁险峭,森林资源丰富,早在西夏王朝时期,就已被视为避暑胜地。东部辟有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北起拜寺口,南至三关口,南北距离超过30km,东西宽4km。贺兰山旅游区范围包括贺兰山东麓旅游区和青铜峡至石嘴山黄河河段两岸的旅游景点。主要景点包括沙湖、西夏王陵、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苏峪口森林公园、滚钟口、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镇北堡影视城等;其东部以金水园旅游区为中心,包括明长城、横城堡、西夏影视城、水洞沟遗址、鹤泉湖、沙漠果园等;银川城区则散布着海宝塔、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寺、中山公园、光明广场等诸多景点。银川平原和内蒙古草原之间的贺兰山中部,还辟有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我国西北少有的大面积云杉林,约有7.5km2,十分珍贵。丛林深处,还建有一座占地超过15×104m2的养鹿场。保护区内2000m以上的高山阴坡处生长有成片的油松、云杉混交林,而在2400m的高山阳坡上,则生长着浅绿的山杨林或山杨、云杉混交林。密林中劲风飒飒,松涛阵阵,犹如海潮汹涌澎湃。“万壑松涛”与“贺兰晴雪”乃塞上奇景。
(二)以中卫为中心的黄河旅游区
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天下黄河美宁夏”的说法。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穿越青海、四川、甘肃三省后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干流自中卫县南长滩流入,经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至石嘴山市头道坎以北流出,流程397km。黄河旅游区是一个融多种自然景观和历史景观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包括沙湖旅游区、大银川旅游区、青铜峡旅游区、宁中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5个次级旅游区。主要景点有沙坡头、一百零八塔、鸟岛、董府、拦河大坝、古渠道、青铜峡十里长峡以及洪乐府等,其中沙坡头是国内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一百零八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坡头坐落在宁夏中西部卫宁平原中卫县内,浩瀚的腾格里沙漠和滔滔黄河在此不期而遇,自古以来这里沙进河移,河阻沙流的演替此起彼伏。漂流至此,黄河便掉头向东。在这里,茫茫沙海、绿色固沙带和滔滔黄河绝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百丈沙坡与黄河深谷相互依存的奇特景观,更有“沙坡鸣钟”、“浑脱漂渡”的异景。这里是“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开端。
(三)以原州区为中心的六盘山旅游区
六盘山是中国名山,是曙光之山、幸运之山、胜利之山。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六盘山,一首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名扬海内外。它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森林公园,素有“高原绿岛”之称,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园”,是引种驯化、林业科学、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中草药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六盘山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主体在宁南泾源县内。该区范围包括宝中铁路沿线、宁南山区旅游景点。区内有野荷谷、胭脂峡、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大雪山、白云寺、火石寨、南华山等七十余处集北国风光之雄浑,兼江南水乡之灵秀的景点、景区;有战国秦长城、元代安西王府、须弥山石窟、固原古城墙、成吉思汗避暑行宫、李元昊行宫灵光寺及众多的古墓葬、新石器文化遗址等古文化遗存;伊斯兰风格的建筑、音乐、舞蹈、饮食文化与民间工艺,构成了回族聚居区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廊;中国革命留下光辉足迹的将台堡、单家集、任山河等景点,已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最佳场所;还有进入全国百家重点的固原博物馆和全国唯一的县级古钱币博物馆——西吉古钱币博物馆。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回乡风情、灿烂的丝路文化、丰厚的古迹遗存,构成了六盘山多样、独特的旅游资源。
围绕宁夏三大旅游区资源,目前共开发了六条宁夏旅游线路,分别是塞上江南游、回乡风情游、大漠黄河风光游、西夏秘境游、六盘胜景游、宁夏全区游。
三、主题旅游产品
(一)沙漠旅游
宁夏北部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及毛乌素沙地紧紧环绕,区内沙漠面积共6.95×104hm2,占宁夏土地总面积的1.34%。沙漠及沙地上不同的生态系统和各具特色的动植物、湖泊、河流、绿洲、山地等自然景观与古长城、古墓群、古渠道、古战场、石窟、岩画等人文胜景交相辉映,构成了良好的地域组合,回乡风情和西夏文化更为其增添了神秘的文化内涵。
目前“大漠风光”是宁夏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其中尤以沙湖和沙坡头开发最为成功,二者都属典型的“水沙组合”式景点。沙湖的沙、湖、山、苇、鸟、鱼有机组合,相映成趣;沙坡头以大漠、黄河、山地、长城和古丝绸之路为载体体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景观。金水园旅游区在宁夏素有“黄金海岸”之称,金色的沙滩、雄浑的长城、古老的横城古渡,雄伟的西夏皇宫构成一幅形象生动的塞上风情画。兵沟旅游区不仅有大漠、黄河和峡谷,更有宁夏最大的汉墓群。水洞沟旅游区以旧石器时代文化、明长城、沙漠和雅丹地貌为代表。另外,还有沙漠草原——通湖水稍子生态旅游区,沙漠湖泊——金陶乐沙漠生态旅游区和鹤泉湖旅游区,沙漠教育基地——盐池生态治沙旅游区和银川沙生植物馆等,各具特色的沙漠旅游景观分布在宁夏中北部地区,构成了一幅幅瑰丽多姿的风景画。
(二)文化旅游
宁夏文化旅游资源涵盖了人文旅游资源景系的几乎所有景型,拥有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市县级各级别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开展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源。这里有古人类遗址、古石窟、古长城、古渠等文物古迹,有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近代史迹,有反映民族风情的民族文化,有现代旅游商品、旅游设施、娱乐设施、现代建筑和城市风光等人文旅游资源。按照所反映文化的差异性可分为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黄河文化、边塞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六盘山文化、建筑文化、考古文化、岩窟文化、影视文化等。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宁夏独特的、品位极高的多元文化旅游资源,体现了宁夏作为河套地区与丝路文化交会地所传承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宁夏已形成的系列化特色旅游产品中,两级品牌产品“长城、黄河、丝路”和“西夏、回乡、江南”,均以文化旅游产品为主。古老神秘的西夏文化、绚丽多彩的回族风情已成为宁夏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
1.西夏文化旅游资源
可以将西夏文化定位为宁夏独特的极品旅游资源,其特色是文化旅游。随其深度开发,将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因为文化内涵禀赋丰富的旅游产品其竞争力是永续的。西夏文明灿烂辉煌,在宁夏留下了以西夏王陵、西夏岩画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西部、贺兰山中段东麓洪积倾斜平原之上,背靠巍巍贺兰山,面向银川平原,规模宏伟,布局严谨,视野开阔,气势非凡,整个陵区有着一种辉煌神秘的色彩。笃信佛教的党项羌人在宁夏兴建多处佛寺宝塔,现存的有承天寺塔、拜寺口双塔、贺兰宏佛塔等。耸立于银川市西南角的承天寺塔,俗称西塔。始建于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竣工于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塔位于承天寺的中轴线上,塔门随寺向东,是一座八角十一层的楼阁式砖塔,塔高64.5m,与凉州的护国寺、甘州的卧佛寺,同是西夏王朝时期的著名佛教圣地,也是现存唯一具有修建年代记载的西夏古塔。
西夏王朝定都兴庆府前后,兴建了众多宫苑,有“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胜”的市内水景避暑地(即今中山公园的前身),有“方圆数十里,台阁高几十丈的豪华宫殿”建在贺兰山大水沟口、镇木关口、滚钟口内、贺兰口内等处。著名的贺兰山岩画中有许多西夏的作品和题记,相对集中于贺兰口。
2.回族文化旅游资源
回族风情是宁夏名牌旅游资源,其特色是民族风情旅游。回族风情即回族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事象,包括文化、宗教、民风、民俗及其空间结构。作为显形的回族风情,在文化上,有语言文字上的阿拉伯文和阿拉伯语;建筑方面有清真寺及门窗屋顶的拱式构造;艺术方面有回乡歌舞、花儿、口弦、曲子戏、踏脚等;饮食文化方面有盖碗茶、油香及各类风味小吃等。体现于宗教方面的,有每日五次的礼拜及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等。体现于民风民俗方面的,如服饰上的白帽、盖头;婚礼大典、丧葬大典和各类节日庆典仪式等都极富特色。而作为隐形的回族风情,则包括回族人民自身讲卫生、善经商、讲义气、讲团结的民风内涵,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民族风貌,围寺而居的社区空间结构,回族人民所创建的各类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以及大量的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美丽传说等。边塞回族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产品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宁夏吸引异域游客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游客可以在南关清真寺、伊斯兰文化博物馆、文化广场、经学院、伊斯兰风情园等景点领略别具一格的伊斯兰文化,也可以置身于六盘山的回族山寨里,体验回族人民的生活。
(三)宁南山区生态旅游
宁夏南部山区,东临甘肃环县、镇原、平凉,南接华亭、庄浪、静宁,西连会宁、靖远,北与宁夏中卫市接壤。该区是宁夏主要的回族聚居区。全区由六盘山地、宁南黄土丘陵以及灵盐台地南缘的干旱荒漠三部分组成,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全区分为东西两壁,地势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1500~2954m。由于所处的特殊历史地理位置,宁南山区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文化遗存,如丝绸之路重镇原州、须弥山石窟、禅佛寺石窟、战国秦长城等。
六盘山旅游区荟萃了西北生态旅游资源的精华,森林覆盖率超过70%,是宁夏最大的天然林区,为野生动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栖息脊椎动物207种,野生植物也很丰富,仅药用植物就300余种,是一座巨大“基因库”,有黄土高原上的“绿岛”、“湿岛”之称。整个旅游区景点近70处,南部老龙潭、鬼门关、荷花苑汇集北国风光之雄浑,兼备江南水乡之靓丽;中部以固原博物馆为中心的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等构成的文化旅游区,使人深感六盘山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六盘山有以峡谷、飞瀑、龙潭、森林、珍稀野生动物以及革命历史遗迹为主的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现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宁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罗山自然保护区和以干草原及其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云雾山自然保护区。
西吉县郊的火石寨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也属于六盘山余脉,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经过一亿多年地质演变形成的丹霞地貌,规模宏大,发育典型,景观独特,丹崖、丹峰、怪石奇观在西部黄土高原极为罕见,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宁南山区在生态重建、经济发展过程中,将生态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发展的产业。
四、经典旅游线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经典旅游线路包括沙漠旅游线路和黄河文化旅游线路。
(一)宁夏沙漠旅游线路
1.短途旅游线路
大漠山色湖光游:沙坡头-高墩湖-吊坡梁-通湖-硝池湖-骆驼山-水稍子。
沙漠探险经典线:沙坡头-香山-高庙-通湖草原-枸杞园-中卫岩画。
大漠宗教游:沙坡头-高庙-寺口子。
大漠历史及宗教风情线:沙湖-西夏王陵-南关清真大寺。
塞上生态影视线:沙湖-苏峪口-西部影视城。
古朴生态游:金水园-水洞沟-鹤泉湖-金沙。
宗教与塞上风光游:南关清真大寺-银川植物园-金水园。
生态治沙线:生态治沙旅游区-花马寺。
2.长途旅游线路
大漠风情线:沙湖-金水园-沙坡头-水稍子-通湖草原。
西部生态线:沙湖-平罗玉皇阁-金陶乐沙漠生态旅游区-兵沟-水洞沟-生态治沙旅游区。
塞上回风红色文化游经典线:南关清真寺-沙湖-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沙坡头-高庙-同心清真大寺-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泾河源-火石寨-固原博物馆-弥须山石窟。
(二)黄河文化旅游线路
黄河生态及异域文化之塞上江南、西夏王国精品线: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水洞沟遗址-明长城遗址-西夏城-纳家户-青铜峡水库-一百零八塔-石空寺-沙坡头。
黄河民族文化之回乡风情线:银川-同心-固原-六盘山。
黄河历史文化之红色文化线:银川-固原古城-六盘山旅游区-西吉火石寨丹霞地貌-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