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情绪的目的不是让自己没有消极情绪,从此不再生气和悲伤,而是让我们的情绪尽量减少破坏性,尤其是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破坏性。

最让人烦恼的不良情绪常常发生在人与人的互动关系当中,而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开心,是由于我们根本没有弄懂对方的意思,甚至没有兴趣和耐心去试图了解对方真正的意思。为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真正听懂对方的意思。有一个办法很简单,就是—核对。

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家庭治疗的创始人。她教给众人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以发展出健康的家庭生活,如何进行清晰的、坦诚的沟通,如何面对人与人的不同。

她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谈道,“如果你不想听或是没法集中注意力,那么,也不要装出正在听的样子,就坦诚地说:‘我现在没法集中精神。’这样的话,你就会少犯错误。这对任何交流都适用,对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将更适用。要想能够顺利地听完对方的话,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者必须集中精神,投入全部精力。

2.听者不对说话人将要说的话做任何的猜测。

3.听者要描述性地说明自己听到的,而不能妄加判断。

4.对有疑义的地方,听者应该能觉察出来,并及时提问,将问题澄清。

5.听者应该要让对方知道他在倾听,而且明白对方所讲的意思。”

萨提亚建议,通过核对,实现良好的沟通。

【“核对”练习】

步骤一:A对B说一句话。

步骤二:B对A说:“你的意思是……”A只回答:“是”或“不是”。

步骤三:当B得到A的3个“是”之后,B问:“你真正的意思是……”A做出最后的回答。

示例1

孩子:妈妈,我觉得上学没意思。

妈妈:你的意思是,你今天上学不太开心?

孩子:嗯,是的。

妈妈:你的意思是,你不想上学了?

孩子:不是啊。

妈妈:你的意思是,你想让我知道你今天在学校过得不开心?孩子:是的。

妈妈:你想让妈妈做点儿什么,对吗?

孩子:是的。

示例2

妻子:老公,这个周末咱们带孩子出去玩玩吧?

丈夫:你们去吧。

妻子:你的意思是,你不想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儿?

丈夫:不是啊。

妻子:你的意思是,你有事?

丈夫:也没什么事。

妻子:你的意思是,你想在家休息?

丈夫:嗯。

妻子:你的意思是,你最近累了?

丈夫:是啊,是挺累的。

妻子:你需要我为你做点儿什么吗?

丈夫:你能陪陪我就挺好的。

请您设想一下,如果在示例1中,妈妈的第一句回应是:“上学没意思,那干什么有意思啊?你整天就想着玩儿,长大能有什么出息?!”后果是……如果在示例2中,妻子的第一个反应是:“敢情孩子是我一个人的,是吧?!你怎么那么自私!”后果将……

现实生活中,倘若我们经常使用“核对”,不要说是得到对方的3个“是”,哪怕只得到1个“是”,那么,引起误解、激发消极情绪、伤害感情以及破坏关系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吧。

然而,我们人类非常有意思,脑袋里装着许许多多的“想当然”。例如,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家里人应该理解自己,应该能听懂自己所有的话,特别是配偶。“我们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他怎么会不懂我呢,他应该明白我呀。”

假如您抱有这样的想法,情绪就无从管理了。因为这个想法的潜台词是:“我不高兴,都是你惹的我!”进一步说,“我的情绪是由你来支配的”。看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逻辑上好像出了什么问题?

因此,无论在家里,还是职场上,多跟对方核对一下,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