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芝加哥(1 / 1)

芝加哥空中的景象很美,碧水蓝天,秋叶静美,城市街道整齐,绿地覆盖面很大,郊区的农田收割差不多全部结束,白色的风力发电叶轮轻轻转动,蜿蜒的河流像一条蓝色的飘带,时宽时窄,与一湖碧水相接。

隐藏在这幅景象之下的芝加哥,远比这宁静的画面要波澜壮阔得多。人们不曾忘记国际劳动节、国际劳动妇女节,两个国际化的重要节日都诞生于芝加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万多名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的“五一”前后,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909年3月8日,芝加哥的劳动妇女倡议和全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女工同时举行罢工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拥有选举权。这是世界历史上妇女群众的第一次游行示威。这一举动得到美国和世界各国劳动妇女的热烈支持和响应。

从飞机上鸟瞰芝加哥

1910年8月,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联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会上,德国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克拉拉·蔡特金倡议: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以此团结和动员全世界广大劳动妇女反对战争,反对压迫,争取自身解放。倡议获得一致通过。从1911年起,许多国家的劳动妇女每年都在3月8日纪念自己的节日。

中国妇女第一次举行“三八”节纪念活动是在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劳动妇女举行纪念会和游行。会议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这次活动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

大约飞行一个小时,从飞机上鸟瞰,地面上出现了不少大小不等圆形以及少量的扇形、靶形、方形的图案,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渐渐地视线中又出现了沙漠、山丘,土质呈现出红色、黄色,还有少量绿色,忽然,眼下大地上出现了白色的雪山,细看,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犬齿交错,连绵不断。

过了不久,又出现沟壑断岩戈壁以及荒无人迹的大漠,黄沙、雪山、红岩、黑岭、碧水相交,继而渐渐出现了绿地,两条碧蓝色的河水,在红褐色的戈壁沙漠上犹如巨龙腾飞,在阳光的照耀下,产生强烈的色彩反差,叫人赞叹不已!无论何种颜色镌刻在大地的画板上,都是那样纯粹、那样剔透、那样迷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真是无比奇妙。

地面上的农田

银装素裹的山丘

大戈壁上“二龙戏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