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问题是当代法国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涉及语言、话语、文本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概念。
法国哲学就对待语言问题的姿态而言,存在着从早期现代哲学到后期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立场的变迁。在早期现代哲学中,意识主体的中心地位导致语言居于思想的单纯表象工具之地位,语言没有能够获得论题性的探讨;在现象学—实存主义运动中,存在着从理想语言到实存语言的过渡,对应的是从先验主观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在结构主义运动中,语言学模式的普遍运用引导人们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导致对意义确定性的追求;而后结构主义的语言游戏观则把文化现象的意义推向了不确定性;在结构—后结构主义影响下的后现代主义更是强调了语言的增殖与扩张。
在这样的演化中,我们注意到语言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早期现代哲学时期,作为表象观念的工具,语言自身也被观念化了;后期现代哲学时期,除了具有表象功能外,语言还具有诗意性,表现出观念性与物质性的双重存在,体现了灵性和物性之间的某种张力;在后现代哲学中,语言越来越走向物化,或者说语言开始展示其强劲的物质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