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的既不在于梳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也不拘泥于对单个理论家的思想进行评介,本书的目的在于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本,坚持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本书的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理论地位和理论意义问题。本书反对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流派,而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应该把它归属到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本章详细地考察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考察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具有后现代性质的西方生态主义的本质区别,由此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重建,开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视域的。本章论述了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学建构的两种观点,指出福斯特、佩珀等人侧重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学意蕴,奥康纳、本·阿格尔和莱斯等人则侧重于通过修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开启其生态视域。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重建,既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当代性,同时也为它们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三章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侧重于从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所导致资本扩张的本性以及维系其统治的合法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三个方面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产生的必然性。本章强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注重对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的揭示是它区别于西方其他绿色思潮的根本标志,体现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底蕴,也是它最终走向激进生态政治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技术的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既反对那种认为技术是生态危机根源的观点,也反对那种认为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技术本身并无价值属性,技术运用的社会后果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建立在社会制度基础上的价值观的性质。由此他们主要围绕技术和价值观、技术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这两个维度展开他们的技术批判。从技术和价值观的关系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一般地考察西方哲学文化传统中“控制自然”的价值观同生态危机之间的联系,而是通过考察“控制自然”的价值观是如何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在组成部分,通过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相结合而成为生态危机的根源的。从技术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正义,使技术不可能按照生态原则来运用,而只能成为资本牟利的工具。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应当在实现制度变革的基础上,选择与生态相适应的技术,并建立一种新的科技伦理观,实现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

第五章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通过分析资本的无限扩张的特点,揭示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和生存方式形成的必然性;二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所导致的劳动闲暇二元论,对形成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和生存方式的影响;三是资产阶级从维系其统治的需要出发,分析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和生存方式的意识形态功能。通过上述三个维度的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消费意义的新变化,另一方面揭示了消费主义文化同异化劳动、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破除消费主义价值观,确立新的需要观、劳动观、消费观和幸福观,对于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系统论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价值观的重建,指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反思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与“深绿”和“浅绿”生态思潮在生态价值观的内涵、价值指向和价值归宿上的本质区别。

第七章系统论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哲学包括生态政治战略和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政治理想两部分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整合当代西方绿色政治思潮的各种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当把生态运动同社会主义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社会结构改变资本的全球权力关系,树立与生态相适应的新价值观,走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局,对此,他们一方面把生态社会主义看作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复活,要求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将使用价值从属于交换价值的做法,必须把实现“生产性正义”作为生态社会主义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对于生态社会主义应当遵循的经济发展模式、管理方式、价值观和生存方式等问题展开了系统的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哲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来分析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反对西方其他绿色思潮所主张的在现存制度框架内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生态运动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双重变革,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本书结束语主要论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及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