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是近现代哲学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而20世纪的西方哲学大多在批判主体哲学,认为主体哲学即形而上学。从马克思到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主体”概念受到批判的情况日益严重。其中流传较广的一个命题是,“主体”成为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在意识形态与科学直接对立的意义上,被判为意识形态概念无疑就等于剥夺了“主体”概念的科学品格。更值得重视的是,主体概念的意识形态性质恰恰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大思想高峰——法兰克福学派与阿尔都塞学派那里分别得到确认。阿尔都塞与阿多诺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这样的思想。到了哈贝马斯那里,主体概念讨论的可能性都被取消了。他关于主体间性哲学已经取代了主体性哲学这种实际上非常成问题的思想在国内流传甚广,使得“主体”成为一个意识形态概念,一谈到它就是把它当作批判对象的做法仍在流行。一谈到“主体”,就是被当作一个负面的、待批判的概念来对待。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批判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明显错位:在中国尚嫌缺乏、明显不足的东西(各个层面明显不足的主体性)却被西方传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加挞伐,最后形成跟着西方马克思主义走的局面。这值得认真反思。在主体性问题上,这种做法由于没有关注到如下事实而使问题更加严重:自我主体在意识层面和行动层面还远未被弄清楚,对它的研究正在成为显学,因而主体性哲学不但没有被取代,反而正作为新问题引起人们的更大兴趣。单是当代对自我意识的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学研究的兴盛,就已经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在本章有限的篇幅内,我们将对“主体”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的观点做一个简单的批判性回应。
“主体”在什么意义上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