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四章内容对20世纪哲学中语言分析方法之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做了理论探索。对语言分析方法基础理论的剖析与回溯,成为深刻理解该方法经由语形和语义向语用转变这一内在逻辑的理论前提。然而,语言分析方法最终还是要在哲学和科学的具体应用中才能充分释放其优越性和价值。事实上,语言学转向之后,融合语形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大语言分析手段的研究方法确实对20世纪的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语形和语义分析方法催生的分析思维几乎渗透于所有的哲学理论构造、阐释和说明之中,同时形成了把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视角。而语用分析方法作为语言分析的新维度,由于克服了语义分析方法之形式理性的极端迷信和科学主义的缺陷,而内在地与后现代科学和哲学结合在一起,并作为一种横断研究的方法论逐渐地渗透和扩张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显示出其自身所独具的特征和意义。本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内容正是着眼于此,考察了语言分析方法对语言哲学核心论题的重构,并将语言分析方法应用于科学问题的求解之中。
作为语言哲学的核心论题,指称理论、真理观和意向性问题无一例外地经历了朝向语用化发展的过程,从绝对的确定性到相对的非确定性,从心理观念的排斥到心理意向的重建,从微观语义分析到整体语用构造,指称理论逐渐从传统语义学的解构中过渡到科学语用学的形式,真理观念在摆脱传统符合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语用对话的建构,形成了语境化的真理观,而心理意向问题则通过自然化的认识途径,把意向性的研究构建成为一种基于语用的理论,在语境的基础上对意向实在进行了新的阐释。当意向性作为一种思想的客观意指具有合法性,实在论与理性之间就产生了先验关联,经验知识获得可靠性,心灵哲学与知识论产生交融。
本章的目的正是要把语用学和哲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语用分析方法来对传统的语言哲学难题进行新的求解,具体地展示语用思维与语言分析方法的哲学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