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规则: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心(1 / 1)

首因规则,也被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首因规则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它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影响要大。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于1957年首次采用实验方法对这一规则进行研究。洛钦斯设计了4篇不同的短文,分别描写了一位名叫杰姆的人。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杰姆描述成一个开朗而友好的人;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杰姆描述得热情友好,而后半段则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第三篇与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说杰姆的孤僻不友好,后半段却说他的热情友好;第4篇文章全篇将杰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洛钦斯请4个组的被试者分别读这四篇文章,然后在一个量表上评估杰姆的为人到底友好还是不友好。结果表明,篇幅的前后是至关重要的,开朗友好在先,评估为友好者为78%,在后,则降至18%,首因规则表现得极为明显。

在结交朋友的时候,第一印象总是十分重要,可是你千万不要把第一印象变成对朋友挥之不去的“终影”。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到报社找工作。

“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他对总编说。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那么营销人员、排版工人、校对呢?”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的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工作。这就是“第一印象”的奇妙作用。

比尔走进公关经理室就对副经理戴伊颇有好感,他干脆利落的工作作风,风度翩翩的仪表,尤其是对比尔十分热情,当他抬头打量比尔的时候,主动打招呼:“嗨!小伙子,你好,请坐。”随后带着他熟悉了公司的各个部门,还重点介绍了室内情况,比尔对此感恩不尽,认为戴伊是个很讲义气的朋友。而另一室的工程师劳德鲁普脸色阴沉沉地,手里正忙着设计,只是抬抬头连声招呼也没打,比尔在心里给劳德鲁普下的定义是“呆板、不热情,肯定是个冷血动物”。

此后,比尔碰上任何事就以此为“标准”进行衡量了。过了不久,戴伊利用比尔的信任和年轻,让他在众人面前跌了一个大跟头。比尔后悔莫及,为什么要为戴伊卖命。而为他挽回损失与声誉的,恰恰是工程师劳德鲁普,他揭穿了戴伊的诡计,为比尔洗刷了不白之冤。比尔之后痛责自己,不该让印象“先入为主”,以表面的好恶来取舍朋友,直到那善于伪装的“朋友”把自己推入陷阱,但此时后悔已经迟了。

社会很复杂,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为了利益而心怀叵测,这种人到处都有,当别人对你好的时候,不要沉湎于其中;当别人对你冷淡的时候,也不要过分计较。“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虎难画骨”,每个人背后的“目的性”大多一时难以认清,所以还是以静观动为好,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真心”。否则,以过早的表面印象取舍,下结论,会使你结交下“地雷式”的朋友,酿成灾祸,也会使你错过真诚的朋友,遗憾终生。

首因规则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它告诉我们: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和别人初次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