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对这位小舅子也是及其信任,蹲马桶的时候都可以接见他,俩人就像普通的姐夫和小舅子,没有距离。
作为如此受信任的关系户,卫青有没有因此膨胀呢?
卫青的性格决定了,他不是个张扬的人。在卫青还没有发迹之前,偶有一次路过天牢,有个戴着枷锁的人对卫青预言:“你将来要当大官,还可以封侯。”卫青笑了笑,不是嘲笑别人疯了,也不是欣喜着自己要发达,只是很平常心地莞尔一笑,回复这位受牢狱之灾的人:“我不过是个奴仆生的孩子,如果不被人打骂已经很心满意足,哪里还奢望封侯?”
后来真的封了侯,当上了大将军,卫青依然保持这份初心,待人接物没有半点暴发户的痕迹。
在第一次出击匈奴的时候,只有卫青一个人有功,公孙敖、李广等人损兵折将回来,武帝本来准备要杀了他们。这些人说好听点是同事,狭隘、难听一点,都是职场的竞争者,卫青完全可以作壁上观。但,卫青还是开口请命,为大家求情,理由是:“我之所以能有功,都是因为其他几位将军把匈奴的火力吸引走了,在没有大部队围攻的情况下,我才侥幸获得了一点点的战绩。而且,这些战绩还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和我同袍的战友们一起拼来的呀。”
最后,按汉朝规矩,公孙敖、公孙贺、李广等人都用钱赎罪,获得了免死。
还有一次,依然是在征途,不巧手下的赵信、苏建带着3000骑兵遇到了匈奴几万人,搏斗了一天后,汉军几乎被全歼,赵信本来就是投降的匈奴人,失败后干脆再回归匈奴去了,而苏建只身逃回营,向卫青报道。按照规则,苏建肯定是要受罚的了,卫青问手下人怎么处理,有人趁机建议,卫青身为皇家关系户,经常独当一面,已经有很多人不服气了,这次正好杀人立威。
卫青听后,开始了又一次长篇大论,中心思想就是:“我侥幸以外戚的身份在军队里当官,根本不怕没有威严啊。”然后把苏建交给汉武帝处理,苏建回去后交了钱赎罪,逃过了被杀。杀人立威这种事,古代不少名将都有,毕竟军中不是儿戏,军队里大家互相不相识,唯一连接彼此万众一心的桥梁,就是统帅的个人魅力,以及一些并肩作战的情谊,如果统帅不能服人,是要出乱子的。而卫青断然拒绝以杀鸡儆猴的方式来震慑他人。
再有一次,是飞将军李广事件。
卫青最后一次领兵出击匈奴,李广跟随在侧,结果,李广和另一个将军赵食其没有正确导航而迷了路,等卫青这边和匈奴都打完领兵回到大漠以南了,他们这才姗姗来迟。
卫青作为此次军事行动的最高统帅,派人前去责问李广发生了什么。李广羞愧难当,别人和匈奴对战一两次,就得以封侯晋爵,而他打了一辈子,跟匈奴也算亲自交战无数次,到一把年纪了竟然还迷了路,还要被一个比自己年轻的人问责,真是耻辱。越想越气愤的李广拿剑自刎,以悲剧英雄的方式了结了自己。
大军回去以后,李广的儿子李敢听说了老爹的事情,很是不平,直冲冲地跑到大将军府去质问卫青,说得着急了,甚至还动手打伤了卫青。
那么,此时已经身为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卫青什么反应?没反应!
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卫青既没抓住李敢胖揍一顿,也没以此告他一状,甚至没有对外声张。本来,卫青挨打这事儿,在大汉王朝至少能引发一次全民热议,长安的邸报上更少不了这样的标题:“大将军挨打,动手者竟是为报父仇?”“李敢殴打当朝大将军,揭秘外戚卫家和李家的恩恩怨怨”……
不过,虽然卫青没声张,但作为大将军,他家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却不断。身为外甥的霍去病更是能时不时登门找舅舅叙叙家常,也因此卫青挨打的事被霍去病得知,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霍去病为了给舅舅报仇,当着汉武帝的面,张弓搭箭,把李敢射杀在了甘泉宫。
比起性格偏跋扈的霍去病,卫青实在是太会做人了。也因此,尽管霍去病后来的功绩并不比卫青差,名声却好坏参半。而卫青,始终就像当初那个说着“我的所求,不过是不被人打骂”的低调君子,几千年来,虽然不是那么耀眼,却一直被人颂扬。
卫青用一生证明,这才是“职场关系户”的正确打开方式!
《史记》原文: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