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系户守则一:做个有用的人(1 / 1)

卫青这样一个低贱的身份,后来得以入了汉武帝法眼,站上历史舞台,挥洒**与热血,靠的是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的关系,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关系户”。

而作为职场关系户,从小苦出身的卫青很明白自己要如何立身处世——他要做个有底气的关系户。

汉武帝即位后,一直想和匈奴正面对刚,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围失败后,狠狠地挫败了汉武帝的信心,同时也更激励了年轻帝王的斗志,他开始精心栽培人才,卫青就是此时被汉武帝发现并重点培养。

元光五年(前130),卫青的机会来了,汉朝第一次对外反击战也拉开了序幕。卫青第一次出征,就被武帝任命为车骑将军,联合太仆公孙贺、太中大夫公孙敖、卫尉李广等人一起,各自领骑兵一万,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四人分别有自己进军和防卫的方向,卫青从上谷郡进击(今河北张家口市境内),公孙贺从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省蔚县境内),李广从雁门(今山西右玉县境内)。

结果,公孙贺的战绩如同上次“马邑之谋”,无功而返,公孙敖损失了七千骑兵,李广则直接被俘虏……听着这些频传的战报,汉武帝都要灰心了,唯有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卫青带领的军队身上。果然,不久捷报传来,卫青不负厚望地深入匈奴境内,并直捣匈奴祭天的圣地茏城(今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一带),斩杀了数百名匈奴贵族。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后写了一句著名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卫青像会飞的神兵一样,直捣匈奴老巢。

其实,以名将的标准来看,卫青此次的战果并不显著,杀敌人数较少,且他出军的代郡,正好距离匈奴茏城老巢不远——都在今天的张家口市内,并没有遇上任何匈奴主力。但因为他是这次出兵的唯一胜利者,更是汉武帝对匈奴开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意义就非同凡响了。而此时,卫子夫恰好正得宠,作为皇帝的小舅子,卫青显得格外耀眼。

不过,作为外戚“关系户”,特别是西汉初期爆发过以吕后为首的“诸吕之乱”,汉朝人们对外戚一词经常是提心吊胆、深以为恨的。卫青决定要做出表率,让人摒弃从前对外戚的看法,重新给“关系户”打个样儿。

过了两年,卫子夫生下汉武帝的长子刘据,被封为皇后。卫青依然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从雁门出发,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这次,一共杀敌几千人。姐弟俩在宫内宫外继续为汉朝发光发热。又过了一年,匈奴报仇入侵边境,杀死了辽西郡的太守(今辽宁义县西),掳掠了渔阳郡(今北京市怀柔县)两千多人,汉武帝再次派出卫青,从云中郡出发和匈奴对战。卫青一如既往地争气,和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交战后,攻取了河南地区,俘虏几千人,缴获牲畜十万头。

如果说第一次是运气,第二次是侥幸,这一次,则实实在在证明了卫青的实力。汉武帝很高兴,封卫青为长平侯,封邑3800户。再后来,汉匈交战频繁,卫青缕缕被派出去,也没有一次空手而归,封邑从3800,累积几次增加到了12800户,成了实至名归的万户侯。什么是封邑?汉朝实行小规模分封制,皇子天生可以得到封邑,臣子则需要为国家立了汗马功劳才可以得到封邑。封在哪里,代表以后即使提前退休不干活,也可以得到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缴纳的赋税。而且,封邑可以世袭,只要不犯错,子子孙孙可以永远享用。古人当官的最高标准就是封侯拜相,这不仅仅是名誉荣耀,更是实际福音。

自从和匈奴开战以来,卫青就作为主帅的不二人选,一次次带领跟随自己的弟兄们封官加爵,也为汉朝开拓疆域。大汉开国以来的外戚,无论是吕氏子弟,还是窦氏集团的佼佼者窦婴,或者武帝朝太后王娡家的田蚡,都不如卫青的功劳。可以说,卫青几乎成为了外戚的标杆。